陳臬的意思、陳臬的詳細解釋
陳臬的解釋
《書·康诰》:“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孔 傳:“汝當布陳是法。”後因稱張布刑法為“陳臬”。亦借指任司法官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下·朱文正公詩》:“ 文正 早喪太夫人,而封公健在,至甲申, 文正 陳臬 八閩 ,始歸道山。”
詞語分解
- 陳的解釋 陳 (陳) é 排列,擺設:陳列。陳兵。 述說:陳述。陳情。詳陳。陳訴。陳說。 舊的,時間久的:陳舊。陳腐。陳醋。推陳出新。陳陳相因。陳迹。陳皮。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 中國朝代名
- 臬的解釋 臬 è 箭靶子。 古代測日影的标杆。 标準,法式:圭臬。 筆畫數:; 部首:自;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陳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 出處:源自《尚書·康诰》中的“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其中“陳”意為布陳、頒布,“臬”指法度、刑法,合指頒布刑法或司法準則。
- 核心含義:指張布刑法或司法制度,後引申為擔任司法官職的代稱。
二、用法與示例
- 曆史文獻: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及“文正陳臬八閩”,即用“陳臬”代指某人擔任福建地區的司法官職。
- 結構分析:詞語結構為“陳(動詞,布陳)+臬(名詞,法度)”,屬動賓搭配。
三、延伸信息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
- 拼音與注音:拼音為chén niè,注音符號為ㄔㄣˊ ㄋㄧㄝˋ。
“陳臬”是古代司法領域的專稱,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其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陳臬(chén niè)是一個漢字詞語,有如下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陳臬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組成,陳(阜部,10畫)和臬(自部,6畫)。
來源:陳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言文語境中。陳指的是陳舊、老朽或過時的意思,臬指的是迂腐、保守的意思。
繁體:陳臬(陳:4筆 , 臬:3筆,總筆劃:7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陳臬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具體變化形式請查閱古代文字專業資料。
例句:他的思想觀念陳臬、守舊,需要更新一下。
組詞:陳舊、陳詞濫調、臬典刑律
近義詞:守舊、迂腐
反義詞:新潮、開明
希望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