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的意思、程咬金的详细解释
程咬金的解释
小说《说唐》中的人物。家贫,年幼丧父。目不识丁,勇力过人。遇尤俊达,获得八卦宣化斧,梦中一老人授以斧法,醒来只会三斧头。与俊达等英雄歃血反隋。后归唐,屡有战功,封鲁国公。为人鲁莽、憨厚、诙谐,富有反抗精神。民间至今流传“程咬金三斧头”等俗语。
词语分解
- 程的解释 程 é 规矩,法式:程式。程序。章程。规程。 进展,限度:程度。进程。日程。过程。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妌 )程。里程。启程。前程。 衡量,考核:计日程功。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程咬金”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也在民间文学和俗语中衍生出特殊象征意义:
一、历史人物
程咬金(589-665年)是唐朝开国名将,原名咬金,后改名知节,字义贞,山东东阿人。其历史贡献包括:
- 军事成就:早年加入瓦岗军,后归顺李世民,参与平定宋金刚、窦建德等战役,因功封宿国公、卢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政治角色: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唐初政权核心人物。
二、文学形象与俗语
在《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程咬金被艺术化塑造,衍生出以下文化符号:
- “三板斧”典故:传说其梦中学会三招斧法(劈脑袋、小鬼剔牙、掏耳朵),成为“三板斧”代名词,比喻招式有限但效果显著。
- “混世魔王”称号:小说中他劫皇杠、占瓦岗寨自称皇帝,性格鲁莽诙谐,体现草莽英雄特质。
- 俗语应用: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源自小说中他劫皇杠的情节,形容意外出现干扰局势的人。
- 比喻“运气极佳之人”:因其小说中多次化险为夷的经历。
三、历史与虚构的差异
- 兵器:正史记载他善用马槊,而非小说中的斧头。
- 结局:真实程咬金晚年因军事失误被罢官,而非小说中的喜剧收场。
总结来看,“程咬金”既是真实的历史名将,也是文学中极具戏剧张力的符号,其形象融合了勇猛、机变与市井智慧,成为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草根英雄”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二
程咬金这个词是指古代人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之一。下面我将给出程咬金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程咬金的拆分部首为“⺖”和“口”,其中“⺖”表示“彳”部,表示人行走的左右步态;“口”表示嘴巴。程咬金的拆分笔画为10画。
程咬金这个名字的来源较为有趣。根据史书记载,程咬金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他是唐朝大将程知节的儿子。据说,程咬金小时候非常调皮,经常咬人。因此人们给他起了这个有趣的绰号,就是程咬金。
程咬金的繁体字为「程咬金」,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我找到了一种写成「程咬錦」的写法。不过这种写法较为罕见,一般使用简化的写法「程咬金」更常见。
关于例句,我找到了一句:程咬金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武和智谋。
组词方面,由于程咬金是人名,一般没有相关的组词使用。
近义词方面,由于程咬金是一个固定的人名,没有与之非常相似的近义词。
反义词方面,考虑到程咬金是一个正面形象,没有与之相对的反义词。
以上就是关于程咬金的词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相关信息。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别人正在浏览...
白槌百脚旗逼打蔽日博达鸧鸹禅伯长江三峡工程传送础柱凑手措施打野鸡条狼氏东支西吾伏弢伏雨泔淡铬铁矿管搉谷明含利鸿池宏儒红妆弧光胶附经过经画窥筒拉谈两望丽草罗地蛮勇猱狮狗千秋令节挈携侵伐清籁驱羊战狼软簌簌杉刺子砂泉生后拾才双幅水灵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树种堂堂一表天彝痛彻心腑王明晚寒诬扳瞎缸乡老校外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