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的意思、长江三峡工程的详细解释
长江三峡工程的解释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1995年开工建设。大坝建于湖北宜昌以西长江西陵峡东段的三斗坪,高185米。上游河道形成库容393亿立方米的大水库。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兼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词语分解
- 长江的解释 中国第一大河,长公里,流域面积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个省市,流入东海详细解释.泛指长的江流。 宋 曾巩
- 工程的解释 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筑工程、遗传工程、系统工程;;亦称;工程学; 用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城市改建工程、京九铁路
专业解析
长江三峡工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可定义为:
长江三峡工程
指在中国长江干流三峡河段(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兴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具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其核心包括拦河大坝、电站系统、通航建筑物等主体结构,代表中国现代水利科技与工程管理的最高水平。
工程核心要素详解
-
地理位置与组成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横跨长江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段。主体由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发电站、双线五级船闸及垂直升船机构成,坝顶高程185米,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 。
-
核心功能定位
- 防洪:调控长江上游洪水,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保护中下游1500万人口安全(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报告》)。
- 发电: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882亿千瓦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官网数据)。
- 航运: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提升至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统计)。
-
工程技术突破
首创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哈尔滨电机厂研制),双线五级船闸破解高落差通航难题,相关成果载入《中国水利百科全书》"重大水利工程"条目。
权威文献依据
- 定义溯源:《辞海》(第七版)"三峡工程"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 工程数据:国家发改委《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终审文件,1992。
- 生态影响评估:环境保护部《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公报》年度报告。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链接,来源名称可供用户核查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长江三峡工程,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在长江干流上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综合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效益。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地处长江西陵峡段,下游与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系统。
- 规模:大坝全长约2309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 建设时间:1995年正式开工,分三期建设,总工期18年,2009年全面竣工。
2.工程组成
- 主体结构:
- 混凝土重力坝:承担挡水、泄洪功能。
- 水电站:左右岸共安装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 通航设施:包括双线五级船闸和垂直升船机,保障长江航运畅通。
3.核心功能
- 防洪:通过水库调蓄,将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有效抵御洪水威胁。
- 发电:年均发电量占全国水电的10%,缓解华东、华中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 航运:改善长江上游660公里航道,使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提升5倍。
4.建设历程
- 一期工程(1992-1997):完成导流明渠开挖、大江截流及左岸临时船闸建设。
- 二期工程(1998-2003):左岸大坝和电站主体完工,2003年蓄水至135米并实现首批机组发电。
- 三期工程(2003-2009):完成右岸工程及全部机组安装,2009年全面投入运营。
5.争议与影响
- 生态问题:库区淹没导致部分文物古迹、自然景观消失,并引发地质隐患和生态平衡问题。
- 移民安置:工程涉及约130万人口迁移,安置过程中曾出现社会矛盾和经济补偿争议。
以上内容综合了工程设计、功能、建设历程及社会影响,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数据或争议详情,可参考相关权威文献或官方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
波蹅豺狼当路茶仪吃苦头宠章出溺春头寸衷奠边府定识抵搪都丽躲账饿羸饵石悱愤风裳供称鹤望挥喝嘉菜僭先儌福锦卷进率稷穑楫子跨街楼两用怜闵鳞介溜水丽正门露地漫戏梅天木錧南征北讨炮竿俜伶破券跂蠢切变轻气球崎岖秋官铨司羣艺煽风点火摄提格睡媒水套宋潜虚天崩地坼枉絶文檄无人问津崄诈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