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ch dress of woman]∶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beauty]∶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作“ 红粧 ”。1.指女子的盛妆。因妇女妆饰多用红色,故称。古乐府《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唐 元稹 《瘴塞》诗:“瘴塞 巴山 哭鸟悲,红粧少妇歛啼眉。”《花月痕》第五二回:“这好似醉朱颜,羞晕生;这好似褪红妆,残梦醒。”
(2).指美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尹惟晓词》:“苹末转清商,溪声供夕凉,缓传杯催唤红妆。”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三折:“你送了我这一场,休了俺那红粧,弃了俺那儿郎。”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马嵬驛 ,六军不发,断送红妆。”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路上行人,隔窗可望见翠袖红妆,可听见琴声笑语。”
(3).比喻艳丽的花卉等。 唐 孙逖 《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之一:“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 宋 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向晚来雨过南轩,见池面红妆零乱……只见荷香十里,新月一鉤,此景佳无限。”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红妆满树,四季娇艳。”
见“ 红妆 ”。
“红妆”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óng zhuāng,其含义丰富且具有文化意蕴,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女子的盛妆
指古代女子以红色为主的华美装扮,常见于正式场合或节庆。例如《木兰诗》中“当户理红妆”,描绘了女子精心打扮的场景。唐代元稹《瘴塞》诗中的“红粧少妇歛啼眉”,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代指美女
因红妆常象征美丽,故引申为对女性的美称。如宋代周密《齐东野语》中“缓传杯催唤红妆”,即以红妆指代佳人。
比喻艳丽的花卉
因红色代表生机与美好,文人常以红妆形容盛开的花。例如冰心在散文中用“翠袖红妆”描绘自然景致。
红妆在诗词中频繁出现,如:
如今,“红妆”既可指传统妆容,也常用于形容女性明艳动人的形象,或作为艺术创作中古典美的符号。例如影视剧中的婚嫁场景,仍保留红妆元素以体现文化传承。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诗词引用,可参考《乐府诗集》《齐东野语》等文献原文。
《红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红和妆。红是指色彩中的红色,妆则是指化妆或装饰。因此,红妆指的是妆容或装饰品中带有红色的部分。
红的部首是纟,总计有6画;妆的部首是女,总计有8画。组合在一起,红妆的总笔画是14画。
《红妆》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学,最早见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及当红妆傍晚时。”这句诗描述了人们傍晚时带着红色的妆容出门的情景,由此衍生出红妆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红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例如:
以下是一些关于《红妆》的例句:
一些与《红妆》相关的组词包括:
与《红妆》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与《红妆》意义相反的词语可能是:
把话百密一疏並后不謟蝉槐巢饮琛賨泏泏初秋鏙错刀锯之余队礼遁戢阸会饭腥分配氛嚣夫贵妻荣缚住棍子家花甲子雨解隋惊怳赆私鞫情掠立连环马躏蹙龙武军埋轮买卖婚姻訬訬灭亡闵悔赧红肭朓啮缺倾侧亲就穷蛋穷桎人卒蛇虫百脚石室十死不问守神熟识素蜺索葛体贴入微鳀译通铺屯结往数毋柰详准小矩洗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