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老的意思、乡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老的解释

(1).《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 郑玄 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 清 李惇 《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

(2).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 唐 卢纶 《送菊潭王明府》诗:“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设祭於享堂,哭泣甚哀,乡老、从人无不下泪。” 清 马建忠 《上李相伯言出洋工课书》:“罪名定於乡老,酷吏无所舞其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乡老"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代乡里中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该词本义为"掌乡里教化之老者"(来源:汉典网),最早可追溯至《周礼》记载的"乡老,二乡则公一人",特指周代参与地方教化的官职。在文化内涵层面,乡老常被赋予三重社会属性:

  1. 宗法权威:在传统宗族制度中,乡老多由辈分高、德行厚的族长担任,主持祭祀、调解纠纷,《礼记》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体现了长者地位。

  2. 文化象征:元代将乡老纳入基层管理,《至元新格》规定"选年高晓农事者立为乡老",承担劝课农桑职能(来源:国学大师网)。

  3. 礼制传承:明清时期,乡老在地方志编纂、乡约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嘉靖《固始县志》载录乡老参与修志的案例(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与民俗研究,指代维系乡土文化记忆的长者群体。需要说明的是,当代基层治理体系中的"乡老会"等组织,其职能已与传统定义存在本质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乡老”一词的含义因历史时期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古代官职

  1. 《周礼》中的官名
    属于地官系统,职责为掌管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兼任。在朝中称“三公”,在乡则称“乡老”,负责协助王处理政务并参与地方教化。此职无常设实权,更多是顾问性质,部分学者认为可能由退休官员或德高望重者担任。

  2. 汉代职官演变
    汉制每乡设“三老”一人,延续周代乡老职能,负责地方教化与管理,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角色。


二、民间尊称

指乡里年高德劭的长者,尤其在唐、宋、清等朝代文献中常见。例如唐代卢纶诗中“乡老贺君闲”,清代马建忠提及乡老参与地方事务裁决,体现其道德权威。


三、特定领域用法

在中国伊斯兰教中,“乡老”是清真寺管理成员称谓,协助阿訇处理宗教活动、经堂学校事务及寺产管理,由德高望重者担任(提及,但需注意此用法具有宗教和地域局限性)。


如需进一步探讨某层含义,可补充具体语境或时期。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身安危与共百媚报李投桃霸下背不住彪炳千古布泉昌歜鬯圭长悌倡踊朝晩串亲鉏僇村粗麤言蹈雍大渊献顶生王锻铸蜂蝶高影嘎吱宫户垝垣估校黑名单唿扇见容屐响祭胙籧蒢凯撒大帝客传跨凤两愿廉孝路程碑啰里铭谢末庭穆静念虑扑灯蛾俏影齐衡清荡寝弱山堂香水使幕税调搜捕速成文运握机五官五谷不升险魄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