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 杨宝 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 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其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有如此环。见《后汉书·杨震传》 李贤 注引《续齐谐记》。后以“蛇雀之报”为报恩的典故。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蛇雀之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é què zhī bào,字面意思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后引申为“知恩图报”的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典故来源
包含两个经典传说:
象征意义
比喻受恩后竭力回报,强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
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报恩”伦理的重视,常被用于文学、教育中倡导感恩品德。其典故融合自然生灵的灵性想象,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报恩行为,增强了道德教化的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淮南子·览冥训》《搜神记》等文献。
《蛇雀之报》是指以极小的代价得到巨大回报的意思。在故事或比喻中常常用此词来形容某种情况下的得利太多而不符合常理。
《蛇雀之报》的中文字可以拆分为:
蛇(虫字底部、六画)
雀(隹字旁、九画)
之(丿字旁、四画)
报(丨字旁、八画)
《蛇雀之报》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一篇中,是庄子对人们贪得无厌、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付出的现象所进行的描写。
《蛇雀之报》的繁体字为「蛇雀之報」。
在古代,「蛇雀之报」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含义相同。
1. 这个商人做生意总是蛇雀之报,小投入却大回报。
2. 对于不努力学习而想要取得好成绩,那是不现实的,是蛇雀之报的幻想。
蛇瘟、蛇毒、蛇鼠一窝、雀斑、雀巢。
不劳而获、事半功倍、巧取豪夺。
努力付出、价值对等、合理互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