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史·王罴传》载: 王罴 除 华州 刺史,“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城外。 神武 遣 韩轨 、 司马子如 从 河 东宵济袭 羆 , 羆 不觉。比晓, 轨 众已乘梯入城。 羆 尚卧未起,闻閤外汹汹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羆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按, 宋 王安石 《輒次公辟韵书公戏语申之以助发一笑》诗:“老羆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间生。”即用此典。后亦喻猛将坐镇要冲。亦作“ 老熊当道 ”。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老罴当道”是一个古代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比喻猛将镇守要塞,或形容重要人物坚守关键岗位。其中“罴”(pí)指棕熊,象征威猛;字面意为“老熊挡在路中间”,引申为强者镇守要地。
源自《北史·王罴传》:北魏将领王罴镇守华州时,敌军趁夜偷袭。他闻讯后赤身露髻、手持白棒冲出,大喝:“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军惊退。后以“老罴当道”赞其勇猛守关之举。
清代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曾用:“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此处“老熊”与“老罴”同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更多用例,可参考《北史》原文或权威词典。
“老罴当道”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老资格、老道、老成的人当道或者处于主导地位。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经验丰富、深得人们敬仰和信赖。
拆分部首和笔画:老(⺗,4画)、罴(罒,罓,10画)、当(⺞,5画)、道(⻌,20画)。
来源:《老子·道德经》中的“老子何曾有老,吾是以知老也”的引用。后来,这个成语演变成了现在的用法。
繁体:老罴當道。
古时候汉字写法:没有具体的古代写法,因为这个成语在古代并不存在,只是后来引用了《道德经》中的语句才形成了这个成语。
例句: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二十多年,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是老罴当道。
组词:老成、资格、老道
近义词:老当益壮、老当益壮、长者当道
反义词:新人当道、初出茅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