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宁的意思、承宁的详细解释
承宁的解释
止息,安定。《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词语分解
-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 宁的解释 宁 (寧) í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
专业解析
承宁为汉语复合词,属生僻用法,现代汉语已罕用。其释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古籍用例分析:
一、单字溯源
-
承
- 本义:奉受、接受。《说文解字》:「承,奉也,受也。」引申为继承、承担、继续等义。
- 例证:《诗经·周颂·清庙》「无射于人斯,骏奔走在庙」郑玄笺:「承奉宗庙,能骏奔走者。」
- 来源:汉典网「承」字条(www.zdic.net/hans/承)
-
宁(níng)
二、复合词释义
承宁可解作「承受安宁」或「延续太平」,常见于古籍指代地名或特定称谓:
- 春秋地名:属卫国城邑,见于《左传·成公十一年》:「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叔武、康叔封于殷墟,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聘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虚,启以夏政,疆以戎索。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卫人归卫姬于晋,乃释卫侯。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周、冶杀元咺及子适、子仪。公入祀先君。周、冶既服,将命,周歂先入,及门,遇疾而死。冶廑辞卿。」
其中「承宁」即卫国属地(今河南濮阳附近)。
来源:《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引申与罕见用法
在非专名语境中,承宁可依字面解为:
- 「承续太平」:如「承宁之世」类比「承平盛世」,表延续安定局面。
- 「奉守安宁」:含恭顺守静之意,如《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之精神。
参考资料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
- 汉典网(www.zdic.net)单字释义。
-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古籍检索库。
网络扩展解释
“承宁”一词的含义可从古汉语本义和现代取名寓意两方面解析:
一、古汉语本义
源自《左传·成公十十三》的“其承宁诸侯以退”,意为「止息、安定」。此处的“承”有接受、延续之意,“宁”指平息纷争,常用于描述平息战乱或维持和平的语境,属于古代政治外交用语。
二、现代取名寓意
现代多将“承宁”作为人名,字义分解如下:
- 承:象征「承担、继承」,含责任担当与家族延续之意,如“一脉相承”;
- 宁:取「安宁、平和」之义,寄托平安顺遂的愿景,如“宁静致远”。
组合寓意包含「传承责任」与「追求内心平静」的双重期许,常见于期望子女兼具担当与豁达品质的命名场景。该名字在五行中属金火组合(承为金,宁为火),读音为chéng níng,朗朗上口且富有节奏感。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蜡宝王臂长财蓄仓兄大令定武石刻耳软放纵伏尔加格勒浮萍负薪高壁清野高居深拱庚虎共处规法韩冯城合岸化合驩欣灰儭徽行货位胶黉寄拜结识津航金童酒舟空想社会主义矿苗凉森森良时美景鸾姿凤态戮挫落实蒙松面然命敕民官鹏举千言万说锲臂蜷蜿柔成软语洒练神工鬼力骕骦他爹檀炷田券铁杵磨成针铁鸟僮仆闻教线溜纤维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