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券的意思、田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券的解释

即田契。《宋史·孝义传·侯可》:“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 可 晨驰至富家,发櫝出券归其主。”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 邵康节 宅券用 温公 户名,田券用 富公 户名。此事若在后人,必以为託足权门矣。”参见“ 田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券是中国古代土地交易与权属管理的核心凭证,指官府或民间在土地买卖、租赁、继承时颁发的书面契约文书。其名称源自“田”(土地)与“券”(契据)的结合,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简牍记录的田产凭证,如《居延汉简》中即有“田卒”相关契约记载。

词义解析与历史功能

  1. 法律凭证:田券作为土地权属的官方证明,需经官府备案并加盖印章,具备法律效力。例如《宋史·食货志》提到“民田券约,官为印押”,表明其公信力。
  2. 交易记录:内容涵盖土地面积、四至界限、买卖双方及见证人信息,如敦煌出土的唐代《未年尼明相卖牛契》虽非田券,但可佐证同期契约文书的规范格式。
  3. 赋税依据:田券与土地税赋挂钩,宋代推行“方田均税法”时,即以田券为核定土地等级和税额的基础。

文献考据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田地的契据”,强调其作为物权凭证的性质。明代《大明律》进一步规定“凡典卖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凸显田券在合法交易中的必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田券”是古代中国土地交易或权属确认的重要凭证,即现代所说的“田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田券是古代土地买卖、租赁时签订的契约文书,用于证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它记录了买卖双方、土地位置、面积及交易条款等内容。

  2. 历史记载

    • 宋代案例:据《宋史·孝义传》记载,富人曾通过抵押他人田券占有万亩土地,后被官员侯可追回并归还原主,说明田券具有法律效力。
    • 清代文献: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到,邵康节的田券以名人“富公”户名登记,反映当时可能存在避税或依附权贵的现象。
  3. 功能与意义
    田券不仅是权属证明,还涉及税收管理和社会秩序维护。例如,官府通过田券核查土地归属以征收赋税,同时减少民间土地纠纷。

  4. 相关术语
    常与“田籍”(官方土地登记册)并列使用,两者共同构成古代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

总结来看,田券是古代土地经济活动的核心文书,兼具法律、经济和社会管理功能。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制度演变,可参考《宋史》及明清笔记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艾绒澳牐百末拜岁白菟背依兵变彻里至外筹枚愁盘大案当衆點砌弟窰冬箑夏裘度法娥月甘甜贵造棍精汉本房闳耀皇忏火烫寄属几政矩则蒯屦鲙鱼浪华烂巾巾雷辕历阪里递赁值柳浪沦伏卖串儿马枥没耳性面缚衔璧纳谏内骨子内闲颇罗任内上愬饰匿寿客输精管司契俗书泰宁铁轮伟彦文始握拳小二小押洗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