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頺顏”。衰老的容貌。亦借指老年人。 唐 骆宾王 《于紫云观赠道士》诗:“羽盖徒欣仰,云车未可攀。只应倾玉醴,时许寄頽颜。” 唐 武元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岁月不堪相送尽,頽颜更被别离凋。” 宋 欧阳修 《送张生》诗:“一别相逢十七春,頽颜衰髮互相询。” 宋 朱熹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頺颜感川徂,稚齿欢年增。”
穨顔:犹衰颜。容颜衰老。 清 姚鼐 《一青仲孚往金陵访属耕南三丈消息》诗:“城中前辈尽穨颜,混迹 刘伶 尚闭关。”
“颓颜”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及用法:
面容憔悴、神情消沉
指因困苦、挫折或失意导致的面部憔悴和精神萎靡状态。例如形容人在困境中失去信心或心灰意冷时的样貌。
例句:影片中主角卸去艳妆后的“颓颜”,映射了命运的残酷(出自)。
容颜衰老或借指老年人
指因年龄增长或疾病导致的容貌衰老,也可代指老年人。例如唐代骆宾王诗句“时许寄頽颜”及宋代欧阳修“頽颜衰髮互相询”均用此意。
“颓”本义为坠落(如“泰山其颓乎”),引申为衰败;“颜”指面容,组合后强化了从外到内的消沉意象(参考对“颓”的解读)。
可通过权威字典网站(如汉典、查字典)进一步查阅古籍例证及详细释义。
颓颜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作动词或名词,形容人表情憔悴、无精打采,面容失去生气、倦怠的样子。
颓颜的部首是颜(颜字的意思是脸),由“彡”和“余”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5,其中颜字部分笔画数为11。
颓颜最早出现于《明史·李贽传》中,形容李贽丧妻后面容憔悴。后来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颓颜的繁体字为頹顔。
古代汉字写法中,颓颜有时写作頽顔。
1. 他因长时间奋斗工作而颓颜不堪。
2. 每日的艰辛生活让他颓颜倦容。
3. 面对失败和困难,他无法掩饰颓颜之色。
颓废、颓丧、颓败、颓势、颓靡
倦容、倦怠、憔悴
神采奕奕、精神焕发、容光焕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