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造和储藏钞引和交钞的处所。《金史·食货志三》:“初, 贞元 间既行钞引法,遂设印造钞引库及交钞库,皆设使、副、判各一员,都监二员。”
钞引库是中国宋代官方设置的金融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印制、存储、核销及兑换各类有价证券(即“钞引”),相当于现代的国库券或专卖凭证管理机构。其核心职能包括:
作为中央财政机构,钞引库垄断印制盐钞、茶引、矾引等专卖凭证,并严格保管未发行的空白凭证及已回笼的旧券,防止伪造。
商人缴纳钱款或实物后,凭官方凭证至钞引库兑换盐、茶等专卖商品,实现“钱物互换”的金融流通。
宋代推行“钞引法”控制盐、茶、矾等战略物资。钞引库作为执行中枢,通过发放凭证调控市场供需,例如盐商需先购“盐钞”再凭券提货。
政府通过调节钞引发行量平衡财政收入,战时或赈灾时增发以筹款,通胀时回收旧券以稳定币值。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崇宁间,置钞引库于京师,掌印造、给付茶盐钞引。”印证其核心职能为凭证管理。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亦载:“商人输钱请引,诣钞引库验讫,付以仓券。”说明其兑换流程的规范性。
结论:钞引库是宋代国家专卖制度下的金融创新机构,通过凭证化管理实现财政集权与商业调控,兼具现代国库与证券交易中心的雏形功能。其运作机制深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政府管控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
“钞引库”是中国古代(尤其是金代)的金融管理机构,主要用于印造和储藏“钞引”及“交钞”等货币凭证。以下是详细解释:
钞引库是印造和储藏钞引、交钞的官方机构。其中:
金代在贞元年间(1153-1156年)推行“钞引法”后,正式设立钞引库与交钞库。这一制度通过发行纸币和兑换凭证,缓解了金属货币流通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管控。
根据《金史·食货志三》记载,钞引库设有以下官职:
“钞”在汉字中本义为纸币或誊写(如“钞票”“抄写”),后衍生为金融凭证的统称。这一词汇的演变反映了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阿香百废具举蔽日干云不规则撮录带下耽耽逐逐导电登日吊夜东幸恫疑虚喝短矲顿羹顿饭輀车法出多门番身肥充甘露灭高纵勾牵狗蝇梅合伯膊衡緫和容户曹壶房翬飞江身简会巾帼豪杰积疑遽传裾礁开国功臣苦胆裈带阑道塄堰良守礼事买奸猫步迷合慕循跧摺软设备三榜定案三条射天狼诗朋酒友刷淤陶贯体象通心头编委致香皮纸相异笑哑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