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惩毖的意思、惩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惩毖的解释

见“ 惩前毖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惩毖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警示意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以过去的错误为教训,使今后行事更加谨慎,避免重蹈覆辙。该词源自古代经典,并在后世语言中凝练为成语“惩前毖后”,成为重要的处世哲学。以下从词义构成、文献溯源及现代释义三方面详解:


一、单字本义解析

  1. 惩(懲)

    本义为“警戒、处罚”,引申为“因受挫而知戒惧”。《说文解字》释:“惩,乿也”,即通过惩戒使人收敛行为。如《诗经·周颂·小毖》郑玄笺:“惩,艾也”,意为以过失为戒。

    来源:《说文解字》《诗经郑笺》

  2. 本义指“谨慎、小心”。《说文解字》:“毖,慎也”,强调行事需周密防患。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进一步阐释:“毖,慎也,从比,会意,取比较而慎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说文通训定声》


二、词源与经典出处

“惩毖”最早见于《诗经·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

此句为周成王自诫之辞,表示将以“管蔡之乱”(周公摄政时期的叛乱)为教训,未来治国需加倍谨慎。东汉郑玄注:“惩,艾也;毖,慎也。我今自惩创,慎彼后患。”

来源:《毛诗正义》


三、现代释义与权威辞书注解

  1. 合成词义

    “惩毖”强调吸取教训后的自我警示与行为修正。如《汉语大词典》释义:“谓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行事。”

    来源:《汉语大词典》

  2. 成语化延伸

    明代王廷相《慎言·小宗》以“惩前毖后”概括该思想,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进一步明确:“谓惩创于前,而谨慎于后。”现代汉语中,“惩前毖后”成为规范表述,如《现代汉语词典》释:“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

    来源:《经义述闻》《现代汉语词典》


四、文化内涵与应用

“惩毖”蕴含中华文化中“以史为鉴”的反思精神,既用于个人修身(如朱熹《答潘叔度》:“惩毖旧过,以进新德”),亦见于治国理政(如《宋史·河渠志》:“惩毖往事,以图后功”)。其核心价值在于将挫折转化为自省动力,体现辩证的实践智慧。

来源:《朱子文集》《宋史》


“惩毖”是由“惩”(警戒过失)与“毖”(谨慎防患)构成的复合词,源于《诗经》中周成王的治国反思,经后世演化为“惩前毖后”的处世准则,强调通过总结教训实现自我革新。这一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纠错机制与道德实践观。

网络扩展解释

“惩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1. 语源:
    “惩毖”源自《诗经·周颂·小毖》中的“予其惩而毖后患”,意为“我因过去的错误而警戒,防止后患”。

  2. 文言用例:

    • 《明史·姜应麟传》提到“惩毖愈甚,颓废愈多”,指过度强调惩戒而忽视实际,反而导致更多问题。
    • 明代张居正曾用“惩前毖后”表达以历史教训为戒,提前谋划(见《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书》)。

构成解析

近义与反义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惩毖”较少单独使用,更多以“惩前毖后”这一成语出现,用于正式语境或书面表达,强调以史为鉴、防患未然的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惩前毖后”的详细典故,可参考《诗经》及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鼇阙背弓臕健草莱城禁出谷淳博淳闷大渐弥留琱琭丁役噩耗繁木浮圆子跟即关金寡趣毂击肩摩旱荒鹤林寺闳休黄云白草讙声火鎗火伞戒定慧佶倔崛立盔缨阑跚漏掌风芒颖闽派挠扰啮臂泥潭排子炮袍泽牵路千岁树怯官旗红青云交三宝三鼎甲鼪鼯径税制说不来洬洬松江鲈松丘宿怨台检甜言媚语巫媪无谋午桥泉石五御相上险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