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院的意思、崇文院的详细解释
崇文院的解释
官署名。 三国 魏明帝 置崇文观, 唐 设崇文馆。 宋 初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总名崇文院, 元丰 中改属秘书省。参阅 宋 程俱 《麟台故事·沿革》。
词语分解
- 崇的解释 崇 ó 高:崇山峻岭。崇高。崇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崇酒于觞。 增长:“今将崇诸侯之奸”。 姓。
网络扩展解释
崇文院是中国宋代重要的官方文化机构,主要职能为贮藏和管理图书典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
历史沿革
崇文院的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崇文馆。北宋建立后,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并为三馆书院,并赐名「崇文院」。元丰年间(1078-1085)改制后归属秘书省管辖。
-
机构组成
由三大核心部门构成:
- 昭文馆:掌管图书修撰
- 史馆:负责国史编修
- 集贤院:专司典籍校勘
端拱元年(988年)增设秘阁,形成「三馆一阁」的完整体系。
- 主要职能
- 国家典籍的收藏与校勘(藏书量达八万卷)
- 培养高级文官人才
- 编修重要史书典籍
- 为皇室成员提供经学教育
- 文化地位
作为北宋最高文化管理机构,崇文院承担着类似现代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和皇家学院的复合职能,在宋代文化发展中具有枢纽地位。
注:该机构名称在三国曹魏时期已出现雏形(崇文观),但真正形成完整体系是在宋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崇文院这个词是指古代的学府或书院,是以崇尚文化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机构。下面是关于崇文院的一些相关信息:
- 拆分部首和笔画:崇(口部)文(文部)院(宀部),共计12画。
- 来源:崇文院一词最早见于《元和姓纂》中,一般指儒家学府或书院,为尊崇文化教育而命名。
- 繁体:崇文院的繁体写法为「崇文院」,与简体写法一致。
- 古时候汉字写法:崇文院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特定的古体字形。它的现代字形与古代并无太大区别。
- 例句:崇文院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学府,为培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 组词:崇文院的组词可根据具体语境进行拓展,如崇文院校、崇文院士等。
- 近义词:崇文院的近义词包括书院、学府。
- 反义词:崇文院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但可以将其与非教育机构或不重视教育的地方相对比。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闇闇安忍边俸边附蔽护並同逼上梁山崇兰冲玄出笏粗悍的历都卢断配恶趣发日丰功懿德枫脂格别割刿旱龙悔吝火耗护指将美践土角立考究克令怜察蛎蚝砻鍊鹿衔碌轴蛮话棉籽绒庙食米泔水冥憃目眩神摇潘文乐旨佩离歧误奇异善才赡蔚赡用释蹻説白道黑孙叔所化套汇同契外地嵬岌午上瑕颣献觞仙醖晓发下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