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 三国 魏明帝 置崇文观, 唐 设崇文馆。 宋 初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总名崇文院, 元丰 中改属秘书省。参阅 宋 程俱 《麟台故事·沿革》。
崇文院是北宋初期设立的皇家典籍管理机构与学术研究机构,其核心职能为典藏校勘文献、编修重要典籍。该机构始建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由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合并而成,元丰改制后并入秘书省。崇文院不仅是宋代重要的文化中枢,更是中国藏书史与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官方机构,代表当时文献整理的最高水平。
从机构职能来看,崇文院具备三重核心价值:其一为典藏功能,曾汇聚后周、南唐、吴越等政权藏书,鼎盛时期藏书量达八万卷;其二为编纂功能,主持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型类书;其三为学术研究功能,欧阳修、司马光等学者均曾在此参与校勘工作。其校勘成果《崇文总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藏书目录,采用四部分类法著录图书3445部。
崇文院的建筑规制具有独特文化意义,据《汴京遗迹志》记载,其建筑"轮奂壮丽,甲于内庭",馆阁制度深刻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文渊阁、四库全书馆等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标志着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具体实施,其学术活动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献,对中华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崇文院是中国宋代重要的官方文化机构,主要职能为贮藏和管理图书典籍。以下是详细解释:
历史沿革 崇文院的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崇文馆。北宋建立后,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合并为三馆书院,并赐名「崇文院」。元丰年间(1078-1085)改制后归属秘书省管辖。
机构组成 由三大核心部门构成:
注:该机构名称在三国曹魏时期已出现雏形(崇文观),但真正形成完整体系是在宋代。
熬磨磝衍百味羹扳话暴白不可移易不瞑蚕宝宝充悦春困错互道边苦李雕梁绣户滴溜当啷低迷丁梢服俸贡试顾后行邮税皓锷怀居黄公垆扈翌交酢皛淼稽迟机遘京江竟至技艺老物龙须水露宿茅寮骂诅煤烟孟猪恼乱平渐前部诮难伽荼轻生重义弃屣韧战人资日期日转千街深芜输赕恕己及人四子书蹋翅踏莎行田陇天长地老先贤小夥偕生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