踹匠的意思、踹匠的详细解释
踹匠的解释
指踹布手工业工人。 黎澍 《中国近代始于何时》:“在 康熙 到 乾隆 年间, 苏州 踹匠为了成立会馆(亦即行会)而进行的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参见“ 踹坊 ”。
词语分解
- 踹的解释 踹 à 脚底用力猛踢:把门踹开。 失足踩下:没注意一脚踹在烂泥里。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匠的解释 匠 à 有手艺的人:匠人。木匠。画匠。能工巧匠。 灵巧,巧妙:独具匠心。 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匠气。 笔画数:; 部首:匚;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踹匠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染织业中的特殊工种,专指使用踹石对棉布进行最后一道轧光处理的工匠。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工种定义与核心技艺
据《汉语大词典》定义,踹匠指“旧时染坊中踏布使之光洁的工人”。其核心技艺在于“踹砑”工艺:将棉布卷于木轴上,置于重达千斤的元宝石(踹石)下,工匠双手扶架,双脚踏动石块左右滚动碾压布匹,使布质紧密平整并产生光泽(《天工开物·乃服》)。此工序直接影响织物的品质与售价,故踹匠需掌握精准的力度与节奏。
二、社会经济属性
踹匠群体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 雇工性质:多受雇于布商或染坊主,按件计酬,属早期手工业雇佣劳动者(《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 流动性与抗争性:因工作强度大且待遇不稳定,踹匠常集体罢工要求增薪,康熙至乾隆年间苏州踹匠罢工事件频见于官府档案(《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 行会约束:清代踹坊需经官府登记,踹匠受“坊甲制”管理,反映手工业劳动关系的制度化(《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符号
踹匠的兴衰与棉纺织业发展同步:
- 鼎盛期:17-18世纪苏州、松江等地聚集数万踹匠,形成“字号在阊门,踹坊在虎丘”的产业格局(《江南丝绸史研究》);
- 技术淘汰:19世纪机械轧布技术普及后,踹匠逐渐消失;
- 文化意义:其劳动场景被载入《康熙南巡图》等绘画,成为江南手工业文明的象征符号。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崇祯十年(1637)刻本.
- 范金民.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历史研究, 2002(4).
- 江苏省博物馆.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三联书店, 1959.
- 李绍强等. 《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明清卷》.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 徐新吾. 《江南丝绸史研究》. 农业出版社, 1993.
网络扩展解释
“踹匠”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但主要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踹匠(chuài jiàng) 指从事踹布工艺的手工业工人。这一职业在明清时期的纺织业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苏州地区,踹匠通过脚踩石块碾压布匹,使其质地更紧密、表面光滑。
2.历史背景
- 行业特点:踹布是古代棉布加工的重要工序,需用重石反复碾压布料。踹匠需具备一定体力与技巧,工作强度较高。
- 社会地位:踹匠多为雇佣劳动者,常因待遇问题与雇主发生冲突。例如,康熙至乾隆年间,苏州踹匠为争取权益多次组织罢工或成立行会。
3.其他解释辨析
- 成语误用:部分资料(如)将“踹匠”解释为“蔑视匠人”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传。
- 木工误解:极低权威性来源(如)称踹匠为木匠,但结合历史文献与权威词典,此解释不准确。
4.总结
踹匠的核心含义与踹布工艺直接相关,是古代纺织业中的特定工种。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细节,可参考《中国近代始于何时》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运动百雉帮场儿保傅被火秉宪不天廛人除陌打髀石大媒蛋粉倒置得言兜售二别凤靥趺读架工僭偪绛趺贱奴燋花叫取嘂油子姐妹核既生霸阃阈襕笏了身脱命连滞陋宗卢胡马交鱼梅关寐寐迁贸气包子侵逼晴爽却奁任人三闾小玉蝨虫识丁説怿松格送餪搜猎苏海韩潮跳蹦投标透情土鼓脱白挂緑剜肉成疮文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瞎火兵细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