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纳的意思、听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纳的解释

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后汉书·桓谭传》:“臣 谭 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讖记,又何误也!”《新唐书·李绛传》:“ 玄宗 尝歷试官守,知人之艰难,临御初,任用 姚崇 、 宋璟 ,励精听纳,故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诚见陛下圣德宽大,听纳不疑。”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有言责者,公是公非,各宜奋讜直,以资听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听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含义

“听纳”指倾听并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强调在听取他人观点后,虚心采纳有益的部分。由“听”(倾听)和“纳”(接受)两字组成,体现主动接受谏言的积极态度。


详细解释

  1. 词义结构

    • 听:意为认真聆听、关注他人表达。
    • 纳:指接受、采纳,将建议付诸实践。
      组合后,表示“听取并接受”的双重行为,常见于描述上位者(如君主、领导者)接纳下属或他人意见的场景。
  2. 使用场景

    • 历史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贤明君主或官员从善如流。
      例:“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后汉书》引例,)
    • 现代扩展:也可用于强调开放包容的态度,如团队协作中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3. 例句参考

    • “明主听纳不疑,故能集众策以成大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 “陛下若励精听纳,则正人汇聚,国事可兴。”(《新唐书》引例,)

“听纳”不仅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更强调实践层面的采纳,常见于正式或历史语境。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兼听与包容实现更明智的决策。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听纳的意思

听纳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听”和“纳”。听有倾听、听从、听取等含义,纳有接受、接纳、收纳等意思。因此,听纳的意思可以解释为倾听并接受某个人或某个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听的部首是耳(耳朵的意思),纳的部首是纟(代表纤维)。听的笔画为3画,纳的笔画为6画。

来源和繁体

听纳一词源自于古汉语,早在《诗经》时期就有使用。在繁体字中,听纳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听纳在古代中国的写法为“聽納”,其中的“聽”字是由“耳”和“王”两个字构成,表示倾听;“納”字则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她总是很善于听纳他人的意见。

2.公司领导听纳员工的批评建议,积极改进工作。

组词

听众、听讲、听取、接纳、纳谏

近义词

聆听、听从、采纳、欣纳、纳才

反义词

无视、不听、拒绝、排斥

别人正在浏览...

败将残兵白脸勃屑不避斧钺菜油程式赤热冲殻子出类辍水大校冻喂斗绝一隅断肠断清堆焊奉贺风壤感致龟趺豪梁回忌检括郊保挤壑积窃酒缸羁馽嗑睡旷适乐呵镰刀吏役陆池莲盲瘖命宫莫贺弗默谏纳降蓬虆批较缾罍之耻蚑行蠕动三鬴三和骚徼赏际神橱适要书写贪沓弢弓图财害命瓦鼓哇啦,哇喇猬结蚁聚未亡年纹缕儿乌焦巴弓无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