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听纳的意思、听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听纳的解释

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后汉书·桓谭传》:“臣 谭 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讖记,又何误也!”《新唐书·李绛传》:“ 玄宗 尝歷试官守,知人之艰难,临御初,任用 姚崇 、 宋璟 ,励精听纳,故左右前后皆正人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诚见陛下圣德宽大,听纳不疑。” 明 张居正 《请戒谕群臣疏》:“有言责者,公是公非,各宜奋讜直,以资听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听纳(tīng nà)是汉语中的动词性短语,指听取并采纳他人的意见、建议或劝告,强调以开放态度接受有益之言。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尤见于历史文献、政策论述或权威表述中,核心含义包含“倾听”与“接纳”两层动作。


一、基本释义与用法

  1. 听取并采纳

    指主动倾听他人意见后予以接受和采用。

    例: “领导者当虚怀若谷,听纳众议。”(《汉语大词典》)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官网

  2. 历史语境中的君臣互动

    古代文献中多形容君主接受臣子谏言,体现明君风范。

    例: “陛下若能听纳忠言,社稷可安。”(《资治通鉴》)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唐纪》


二、语义演变与近义辨析


三、现代应用场景

  1. 政策制定与公共治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听纳民意”“听纳专家建议”等表述,体现决策民主性。

    例: “完善听证制度,确保听纳群众合理诉求。”(《人民日报》2023年政策性论述)

  2. 组织管理

    企业管理者通过听纳员工建议优化决策,提升团队凝聚力。

    来源: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沟通实务研究》


四、权威文献用例

典籍 原文节选 释义
《三国志·吴书》 “权深听纳其言,终定天下大计。” 孙权采纳建议定决策略
《贞观政要》 “太宗虚怀听纳,故有贞观之治。” 唐太宗纳谏开创盛世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 1956.
  3.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2009.
  4.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沟通:理论、案例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听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基本含义

“听纳”指倾听并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强调在听取他人观点后,虚心采纳有益的部分。由“听”(倾听)和“纳”(接受)两字组成,体现主动接受谏言的积极态度。


详细解释

  1. 词义结构

    • 听:意为认真聆听、关注他人表达。
    • 纳:指接受、采纳,将建议付诸实践。
      组合后,表示“听取并接受”的双重行为,常见于描述上位者(如君主、领导者)接纳下属或他人意见的场景。
  2. 使用场景

    • 历史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贤明君主或官员从善如流。
      例:“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后汉书》引例,)
    • 现代扩展:也可用于强调开放包容的态度,如团队协作中领导者的决策风格。
  3. 例句参考

    • “明主听纳不疑,故能集众策以成大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 “陛下若励精听纳,则正人汇聚,国事可兴。”(《新唐书》引例,)

“听纳”不仅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更强调实践层面的采纳,常见于正式或历史语境。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兼听与包容实现更明智的决策。

别人正在浏览...

暗柜阿倾塝田边孽蔽体才地喘呼大澈大悟东巴教东北野战军断壁渎控翻滚滚高丘贯午故闾候兵画中有诗阍寺胶水近才俊豪孔翠恐悸喇叭老庄连白理剧临文李叟流行坎止楼子鹿走苏台漫云马童羃羃密命命辞遣意明公正道啪脱骈衍悭吝券给蚺胆然桂人财两空容容十二红说家克计死生存亡天从人愿田文饭題比停航婉惬违心之言文修武备香房恓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