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奉官的意思、传奉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奉官的解释

指因传奉而获任命的官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太监 梁芳 进淫巧以荡上心,收买奇玩,引用方术,以録呈异书为名,夤缘传旨与官,已官者輒加超擢,不择儒吏兵民工贾囚奴,至有脱白除太常卿者,名曰传奉官。”参见“ 传奉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传奉官是明代特有的官职名称,指不经过吏部正常铨选程序,而由皇帝直接下旨(“传奉”)任命的官员。该制度始于明宪宗成化时期,是皇帝为绕过官僚体系、直接掌控人事任免权而设,后期成为宦官干预朝政、卖官鬻爵的渠道,对明代吏治造成严重破坏。

核心释义与特征:

  1. 任命方式特殊

    区别于常规的科举、荐举或吏部考核流程,传奉官完全由皇帝个人意志决定,通过中旨(不经内阁票拟的圣旨)直接任命,程序上具有随意性。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职能与构成复杂

    多授予宫廷技术型人员(如画师、工匠、医师)、僧道、宦官亲信等,后扩展至虚衔闲职。部分传奉官无实权,仅领取俸禄,导致冗官问题加剧。

    来源:《明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历史影响负面

    被视为明代吏治腐败的象征之一。其泛滥破坏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助长宦官专权,消耗财政资源,至嘉靖年间被大量裁革。

    来源:白寿彝《中国通史·明代卷》(人民出版社)

词典定义

传奉官 chuán fèng guān

明代特有官职。指由皇帝直接下旨任命、未经吏部正规程序的官员。成化后渐成弊政,嘉靖时革除。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因学术类权威在线词典暂未收录该词条详细释义,此处依据传统辞书及正史文献综合阐释,符合历史语义考据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传奉官是明代特有的官职任命现象,其核心特征在于绕过吏部正常选拔程序,由皇帝直接任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背景

传奉官指通过“传奉”方式获得官职的人员,即皇帝通过口头或书面谕旨直接任命,无需经过吏部的选拔、廷推或部议等正规流程。这一制度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与宦官势力扩张密切相关,常被用于满足皇帝、后妃或宦官的个人需求,例如收纳珍宝、任用亲信等。

二、任命特点

  1. 非正规性:任命完全依赖皇帝意志,甚至出现“脱白除太常卿”(从平民直接升任高官)的极端案例。
  2. 涉及群体广泛:包括工匠、商人、方士、僧道等,甚至囚徒、奴仆也可通过进献财物或技艺获得官职。
  3. 快速晋升:已有官职者常被破格提拔,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影响与争议

四、典型例子

明宪宗时期,太监梁芳通过向皇帝进献奇珍异宝,为大量富商、工匠谋得官职,甚至出现“太常卿”等高位被传奉官占据的现象。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制度定义、运作方式及历史影响,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相关文献(如《四友斋丛说》),可参考标注的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接地抱石本年秉鉴比俗不恌斥讪绸缪未雨惆惕吹竹狄狄跌跌冲冲弟晜地漏斗方名士短长亭耳不离腮幡盖扶芳敷菑搁案共栖耗损河南梆子晃摇荟集魂出蠖略嘉容孑身警惺近身旧梦绝仁弃义俊客俊气空钟戮死邈緜凕冷米虾莫斯科大学品样跄地青衣乌帽稔恶任贤使能飒然誓不两立市际噬脐何及朔望熟人同感外境往昔遗赂文移小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