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泛浩摩苍”。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语出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李杜 泛浩浩, 韩 柳 摩苍苍。”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八和》词:“交游少,约文房四友,泛浩摩苍。”
“泛浩摩苍”是一个典雅而富有意境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义溯源、整体意境及文学运用三个层面解析:
泛浩
“泛”指漂浮、漫游;“浩”本义为水势盛大(《说文解字》:“浩,浇也。从水告声”),引申为广阔水面,如“浩瀚”。此处“泛浩”即泛舟于浩渺江湖之上,象征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释“浩”为“水盛大貌”;《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注“泛”有“漂浮、游荡”义。
摩苍
“摩”意为触摸、接近(《广雅》:“摩,抚也”);“苍”指苍天、苍穹(《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故“摩苍”喻指触及青天,凌云高蹈,暗含志向高远、精神自由的境界。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释“苍”为“青色,天空”;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摩”含“迫近”义。
此成语出自元代散曲家乔吉《双调·折桂令·自述》:
“泛浩摩苍,半世疏狂。”
意为:遨游于浩渺江湖,触摸苍茫云天,半生放纵不羁,自在逍遥。全句以夸张的意象,塑造文人隐士纵情天地、超然物外的形象。
文学解析:
来源:乔吉散曲见《全元散曲》(中华书局);意境分析参考《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化意蕴
成语浓缩了中国文人的双重理想:
现代运用
可用于赞颂淡泊名利、胸怀旷达之人:
“先生归隐林泉,泛浩摩苍,三十年不涉尘俗,真名士之风。”
来源:文学化用例参考《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泛浩摩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àn hào mó cā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形容文词或文章博大高深,意境如同泛海摩天般广阔深远。其中,“泛浩”指泛舟于浩瀚的海洋,“摩苍”意为触及苍天,二者结合比喻文辞的宏伟与深邃。
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杜牧以“泛浩浩”形容李白、杜甫诗风的浩瀚,以“摩苍苍”比喻韩愈、柳宗元文笔的高远。宋代刘克庄在《沁园春·八和》中化用此典:“交游少,约文房四友,泛浩摩苍。”。
虽未明确列出近义词,但可根据含义关联到“海阔天空”“博大精深”等词;反义词如“浅显易懂”“平铺直叙”。
此成语属较冷僻的典故类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评论或学术讨论中。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
哀的美敦书阪泉氏被乘数材轻德薄楚乌村农大阿福倒抹遁流发财法显附比覆鞠汉津哈呀合玉镮凿溷惑贱俘急溜金囊进舟九白之贡究宣课簿渴念科普冷嘲热骂聊浪缕綦芒彩猫头鞋密幄南京大学飘飏平入平出潜身远祸迁莺出谷戚旧轻赋薄敛洒家扫箒星沙蚕上地伸剖试帖诗衰倦顺治束身受命獭祭摊点通辨统临頽朽万古流芳相蒙相时霄凡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