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形鼻子。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传闻之甚》:“有金甲绣衣者,拥一神人,方準丰下,双瞳如电。”
(2).方形帽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拟俊士帽则用方巾,或缎或紬,皆用乌色,前安白玉方準一块。”
"方准"是由"方"与"准"构成的古汉语词组,其核心语义为"方才准许",在现代汉语中多作为时间副词使用。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记载,该词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方"作时间副词时表示动作刚完成,《说文解字》训为"并船也",引申为"起始"义;"准"本义为水平仪,《说文·水部》释作"平也",后衍生出"允许"的动词用法。二字组合后,"方准"特指在特定条件达成后刚获得许可的状态,常见于古代公文和契约文书。
二、语义结构
三、语用特征 在古代司法文书中,"方准"多与"凭验""具结"等法律术语连用,构成完整的条件句式。现代汉语保留其书面语特征,常见于法规条例,如《民法典》第四百五十六条"履行完毕方准解除"的立法表述。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书面语",建议在正式文书中使用。
“方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人的鼻梁或鼻型呈方形,常见于古代人物外貌描写。例如:
清·钱泳《履园丛话·梦幻·传闻之甚》:“有金甲绣衣者,拥一神人,方准丰下,双瞳如电。”
此处“方准”形容神人的方形鼻梁,突显其威严形象。
特指古代帽子上的方形装饰物,多用于特定历史文献。例如:
太平天国《士阶条例》:“俊士帽用方巾,前安白玉方准一块。”
这里的“方准”指帽子前方的方形白玉装饰,属于礼仪服饰的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分析特定文献中的用法,可提供具体例句。
安绥宝车北卷襞褶布序裁定城域穿度闯事棰策垂亡爨薪道腴大招督视方君坟墩風車雲馬风清月白丰岳风雨凄凄佛性赶步割碜垢厉挂壁鱼怪响归移黑亮哼唧红夷尖细交存迦文惊魂未定京戏就田局跳刊贴龙翰凤翼露牀鹿醢没眼色密制齐后疟轻渎倛头趋求上用唼嗍石将军兽焰恸絶徒劳无功王辂万官瓦苔卫霍狎赏稀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