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卷的意思、北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卷的解释

明 清 科举对北方各省会试试卷的统称。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北卷》:“今制,科场分南卷、北卷、中卷。”原注:“《实録》: 洪熙 元年八月乙卯,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南士取十之六,北士取十之四,后又令南北各退五卷为中卷。”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按 明 洪熙 元年会试进士,不过百名。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陕西 、 顺天 、 保定 、 真定 、 河间 、 大名 、 永平 、十三省府, 延庆 、 保安 二州, 辽东 、 大寧 、 万全 三都司,为北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北卷”是明清科举制度中的特定概念,主要用于区分不同地区考生的会试试卷。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北卷指明清时期对北方各省考生会试试卷的统称,与“南卷”“中卷”并列。其划分旨在平衡不同地域的录取比例,确保北方士子获得公平的科考机会。

  2. 历史背景

    • 制度确立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礼部奏定科举取士比例:南方考生占60%(南卷),北方占40%(北卷)。后调整为南、北各退五卷为“中卷”,形成三卷并行的制度。
    • 清初延续此制,顾炎武《日知录》记载:“科场分南卷、北卷、中卷”,反映了地域配额制的长期实施。
  3. 分区范围
    北卷覆盖北方多个行政区域,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府(今北京)、保定等地,以及辽东、大宁等军事都司辖区(注:此部分信息源自权威性较低的网页,需谨慎参考)。

  4. 作用与争议
    该制度通过配额调整缓解了南北文化教育水平差异带来的录取失衡,但也因固化地域差异引发讨论。例如,清代学者阮葵生《茶馀客话》提到,明洪熙年间会试进士仅百名,南北分卷直接影响录取结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行政划分或制度演变细节,可查阅《日知录》《明实录》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北卷(běi juǎn)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北方的卷、卷曲或卷卷的样子。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简要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北字由 "⺅"(犬部)和 "㇒"(丨)两个部首组成,总计有五画; - 卷字由 "卩"(卩部)和 "㇏"(丨)两个部首组成,总计有十画。 来源: 北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其中,北字代表着北方的意思,而卷字则代表着卷、卷曲的意思。结合在一起,北卷形象地描绘了北方地区特有的卷曲风景。 繁体: 在繁体字中,北卷依然保持着其原有的样子,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就北卷而言,北字的上部分用上划的横线代替了现代的横的直线,卷字的右边则是一个纵向的竖线,与现代写法稍有差异。 例句: 1. 北方的山脉卷曲婀娜,美不胜收。 2. 我看到一张北卷的画,让我联想到远方的山川。 组词: 组成以北卷为主题的其他词语或短语,有北卷状、北卷山川等。 近义词: 与北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北风吹拂、北国风光等,它们都描述了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 反义词: 与北卷意思相反的词语是直的、顺直等,它们表示了没有曲折或卷曲的状态。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