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母的意思、阿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母的解释

(1).母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晋书·潘岳传》:“ 岳 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 元 揭傒斯 《临川女》诗:“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

(2).乳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 济北王 阿母自言足热而懣。” 司马贞 索隐:“是王之嬭母也。” 张守节 正义引 服虔 曰:“乳母也。”《后汉书·左雄传》:“案尚书故事,无乳母爵邑之制,唯先帝时阿母 王圣 为 野王君 。”

(3).年老的妇女。 唐 白居易 《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诗:“迴眸虽欲语,阿母在傍边。” 唐 张夫人 《拜新月》诗:“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絶,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

(4).指神话人物 西王母 。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俄有 黄翁 指 阿母 以告 朔 曰:‘昔为吾妻,託形为太白之精。’” 唐 刘禹锡 《步虚词》之一:“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 黄大痴 ,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 阿母 旁,再謫偷桃儿。” 吴有章 《清宫词》诗:“ 阿母 开筵长康寿,仙官拥仗从游戏。”

(5).指鸨母。 唐 薛宜僚 《别青州妓段东美》诗:“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唐 韩琮 《题商山店》诗:“佯嗔阿母留宾客,暗为王孙换綺罗。”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舟中妓女亲生者少,皆买自贫家……唯私本船篙工,则与良妇犯姦无异,阿母忿相责詈,不少宽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母”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称谓词,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方言特征分析:

一、母亲

“阿母”作为亲属称谓,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指生身之母。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载:“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此处“阿母”即主人公焦仲卿之母。此义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主流用法,《汉语大词典》收录该义项时引《后汉书》注:“阿母,谓伯奇母也。”

二、乳母/保姆

古代贵族家庭中,“阿母”可特指哺育或照料孩童的女性。唐代李商隐《义山杂纂》记载:“孩儿要阿母抱。”清代《越谚》方言词典注:“阿母,乳媪也。”此用法至今保留于部分吴语方言区。

三、年长女性尊称

在闽南方言体系中,“阿母”扩展为对祖母或老年女性的敬称。据《厦门方言词典》考释,闽南童谣“阿母疼孙像黄金”中的“阿母”即指祖母,该用法源于古代宗族制度下的辈分泛化现象。

四、神话形象

道教典籍《汉武帝内传》载西王母侍女称其为“阿母”,如“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阿母自设天厨”,此处“阿母”已成为具有宗教意涵的固定神祇称谓。

网络扩展解释

“阿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母亲
    这是最常见的意思,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得闻之,堂上啟阿母”,以及《晋书·潘岳传》中“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元代诗人揭傒斯也有“阿母送我出,阿兄抱我行”的诗句。

  2. 乳母
    指哺育孩子的女性,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懣”,此处“阿母”即乳母。


二、引申含义

  1. 年长妇女的尊称
    可用于对非血缘关系的老年女性表示尊敬,如唐代张夫人《拜新月》诗中“东家阿母亦拜月”。

  2. 神话人物西王母
    在特定语境中指代神话中的西王母,如《汉典》解释中提到的“指神话人物西王母”。

  3. 鸨母(特殊用法)
    极少数情况下指妓院中的管理者,属于俚语或特定历史时期的用法。


三、使用场景与文化意义

注意:现代汉语中,“阿母”多用于文学或方言,日常口语更常用“妈妈”“母亲”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安闲自得百叶箱才品裁许车轮战赤灵符刺邪里存照错枉刀头剑首邸阁断子絶孙搤捥砐硪法术锋剑风轻云淡纷庞冠屦倒施河上歌后尧婆黄矾脚骨拐嶻嵯菁藻进祸鸡鹜举例款望来况累牍淋浴马酮苗期母德弄巧盘舞片言一字朴淳平宽帡天极地樵翁鬿雀染毫桡楫入夜烧丹鍊汞身非木石石椁失慎霜虫四瀛棠树政梯形突烟外患文狸现场会翔佯洗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