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指头取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些老小们看见银子落地,大家来抢……溜撒的拾了大块子,又来拈撮;迟夯的,将拾到手,又被眼快的先取了去。”
“拈撮”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词属于古汉语遗留词汇,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捏取”“抓取”等替代。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歧义。
拈撮(niān cu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1. 指用手指捏取一小撮东西,如:拈撮香火。
2. 比喻极少量、微不足道的事物或程度,如:拈撮尘埃,拈撮念想。
3. 表示拿捏、掌握或分辨事物的能力,如:拈撮真伪。
拈(niān)的部首是手,拆分后可得到 “扌” 和 “占” 两个部分。它的总笔画数为8。
撮(cuō)的部首是手,拆分后可得到 “扌” 和 “昔” 两个部分。它的总笔画数为15。
拈撮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其中“杭”字在古代是指“撮”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拈撮的写法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拈撮的写法与现代汉字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拈撮的古字形为“拈撮”,在形状上稍有差异。
1. 他只是拈撮尘埃,无足轻重。
2. 学问之海博大精深,我们只能拈撮其中的一点点。
3. 拿捏这个项目的进度是他的一项拈撮能力。
组词:拈弓、拈花、拈笔、拈毫。
拈弄、捏取、取撮。
大捧、拿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