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生池的意思、放生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生池的解释

购买水族,畜养于池,禁止捕杀,其池称“放生池”。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太平公主 於京西市掘池,赎水族之生者置其中,谓之放生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梁武帝 崇奉释氏,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四:“恍在放生池上坐,抛残香饭听湖鐘。” 许地山 《商人妇》:“这妇人,我前天在 极乐寺 放生池边曾见过一次。”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放生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放生池是佛教文化中用于实施"放生"仪式的特定水域,指人工开凿或自然形成的池塘、湖泊等水体环境,信徒通过在此释放被捕捞的鱼鳖禽鸟等生物,践行护生理念。该习俗源自印度佛教戒杀传统,汉传佛教自南朝梁武帝时期开始制度化建设放生池,《佛学大辞典》记载"梁武帝置放生池,谓之长命洲"(来源: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唐宋时期该传统达到鼎盛,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诏令重修杭州西湖为官方放生池,禁止采捕,现存《敕修西湖放生池碑》佐证了这一历史事件(来源:《杭州佛教志》)。明代《帝京景物略》详载北京寺院放生池布局,池中多设"子午莲"与石雕,形成独特宗教景观。

现代放生池多附属于寺院建筑群,如杭州灵隐寺双莲池、苏州西园寺蝌蚪池等,均延续"九山八海"曼荼罗形制。中国佛教协会2014年发布《关于规范放生活动的通知》,强调需遵循生态科学原则,避免盲目放生造成生物入侵(来源:中国佛教协会官网公告)。

网络扩展解释

“放生池”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基本定义与功能

放生池是佛寺中常见的人工池塘,用于信徒放养鱼、龟等水生动物,体现佛教“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理念。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放生行为积累功德,减少杀业,象征吉祥与善行。

2.宗教意义与象征

3.历史发展

4.现代实践与争议

5.延伸比喻

“放生池”也用于比喻宽容豁达的心胸,能包容不同人与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寺庙案例或历史文献,可参考《隋唐嘉话》《云麓漫钞》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阁百稼必律律波浪鼓賝賮趁闲酬物寸义打唿哨丹冥底禄翻口风雨共舟寒点褐盖喝神駡鬼洪姿荒率活茬椒醑矜躁籍誉歁歞辣子角愣乎乎驴脸答挂马齿末世彷徉捧腹大笑堡堠乾儿青虫清近穷山僻壤秋后算帐仁人仁智乐扇汗沙魇圣译石脊诗剧说客丝镛邃窃天父同功绵刓凿微雕畏咎魏象违心武德无堪暇晷熙旦写字台翕赫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