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武德的意思、武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武德的解释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国语·晋语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有温德以成其名誉。”《尉缭子·兵教上》:“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梁启超 《<中国之武土道>自叙》:“我神祖 黄帝 ,降自 崑崙 ,四征八讨,削平异族,以武德貽我子孙。”

(2).指《武德舞》《史记·孝文本纪》:“ 高庙 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今言‘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者,其乐总象 武王 之乐……《五行》《武舞》,执干戚而衣有五行之色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武德舞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武德”一词由“武”与“德”组合而成,其内涵随历史演变不断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层面:

一、基本含义

“武”指武力、武勇,“德”指道德、品行。二者结合后,最初指军事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如《国语》中提到的“武德以羞为正卿”,强调军人需兼具勇武与道德修养。后延伸为武术领域的伦理规范,即习武者需遵守的仁义准则(如尊师重道、扶危济困等)。

二、核心理念

  1. “止戈为武”
    中国古代强调“武者,止戈也”(),认为武力应以平息战乱、维护和平为目的,而非滥用暴力。习武者在学习兵器前需先明德,如师父传艺前常通过打杂磨炼弟子心性。
  2. 仁义为本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要求武者具备“仁、义、礼、智、信”五德(),如《孙子兵法》中的军事伦理观,以及岳飞提出的“智、信、仁、勇、严”标准。

三、具体表现

四、历史演变

唐代曾将“武德”作为年号(618-626年),后逐渐从军事准则转向习武者的道德体系。现代语境中,武德更侧重武术活动中的伦理约束,强调内外兼修(武艺与品德并重)。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文献例证(如《武德舞》记载),可参考《史记》等古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武德的意思

《武德》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由两个字组成:武和德。武德是一个复合词,它的意思指的是武力和德行,也就是武勇和德行的统一。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武德的部首分别是“歹”和“彳”,它们分别代表了“死”和“行走”的意思。整个词的笔画总数为13个,其中武的笔画数为8个,德的笔画数为5个。

来源与繁体

武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和武士道的思想。儒家强调仁德和平,而武士道注重武勇和道义,武德就是二者的结合。在繁体中,武德的写法和简体是一样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武德的表示与现代汉字相比有些不同。例如,武的上部分曾经写成“戈”,下部分写成“义”,而德的表示则类似于现代的写法。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武德这个词的例句:

  1. 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品德高尚,真是个具有武德的人。
  2. 武德是一个战士应该追求的目标,只有武德才能真正维护正义。
  3. 在这个故事中,武德和智慧共同帮助他战胜了困难。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武德相关的组词有:武德学、武德堂等。与武德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刚正、刚毅、仁武等。相反的词语有:武狠、武暴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