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运河的意思、大运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运河的解释

(1) [the Grand Canal]∶中国古代伟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又名京杭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7世纪和13世纪曾两次大规模扩建,现河道主要为公元13世纪6*元朝所修(公元605—610年)。古代为中国南北运输大动脉,又称“京杭大运河”,简称运河

(2) [Grand Canal]∶意大利*********市主要水道

详细解释

即 京杭运河 ,简称 运河 。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北起 北京 ,南至 杭州 ,经 北京 、 天津 两市及 河北 、 山东 、 江苏 、 浙江 四省。沟通 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 、 钱塘江 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19世纪后,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 大运河 的作用逐步缩小。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运河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主要指京杭大运河及其历史延伸水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它是"中国古代沟通南北的重要水路运输线,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由人工河道和自然河流组成"。其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

一、地理构成体系 大运河包含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大主干系统,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中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等人工河道构成了主体框架,《中国水利史》记载其最高海拔差达42米,通过17世纪发明的船闸技术实现通航。

二、历史演变脉络

  1. 肇始期:春秋时期吴国开凿邗沟(公元前486年),形成最早区段
  2. 成型期:隋朝分四段扩建(605-610年),奠定南北走向基础
  3. 完善期:元朝裁弯取直(1283-1293年)实现全程贯通
  4. 复兴期:2002年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古运河焕发新生

三、功能价值维度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2014年列入名录),大运河承载着三重功能:经济上成为漕粮运输主干道,明清时期年运量达400万石;文化上形成"运河文化带",催生扬州、临清等商贸名城;生态上构建跨流域调水系统,《中国大百科全书》统计其灌溉面积达2000万亩。国家文物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现存遗产河道总长1011公里,包含闸、坝、码头等水工遗存94处。

网络扩展解释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大运河广义上包含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全长约2700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狭义上常指元代改道后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794公里。

二、历史沿革

  1. 起源: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国开凿邗沟连通长江与淮河,成为大运河的雏形。
  2. 隋唐扩建: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首次贯通南北五大水系,形成隋唐大运河。
  3. 元代改道:裁弯取直形成京杭大运河,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奠定现代运河格局。

三、功能演变

四、工程意义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事件或分段河道信息,可参考大运河遗产网的开凿大事记。

别人正在浏览...

邦牧宝盖头拔丝边扞比况碧李并凑波蹅成律趁拍牀闼大笔如椽褡膊凋兵定亲尔曹珥貂恶浊防火墙各色各样狗监何奈画力画目鹪鹩一枝街猾子嗟赞近边敬授人时井宿筋痿纠白绝世超伦倨慢麦码子马屁精拈酸泼醋牛侩偏宠魄散魂消牵踬轻财好施钦恤耎毳搔忧烧除视爲畏途水葓水晶塔虽故陶植枉费口舌望风响应问荆无厌足厢官衔木小打扮儿销骨小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