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返初服的意思、返初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返初服的解释

(1).语本《楚辞·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復修吾初服。”后以“返初服”谓辞官归田。 南朝 齐 刘绘 《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誓将返初服,岁暮请为邻。” 唐 李白 《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诗:“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一:“驾言返初服,行矣遂林皋。”

(2).谓僧尼还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訶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羇旅艰辛,或返初服。” 唐 陈子昂 《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年十五,大将军薨,遂剪髮出家……遂返初服而归我 郭公 。”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缘·崔英》:“惟使夫人阴劝 王 蓄髮,返初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返初服”是汉语中具有典故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回归本心、重拾初心”的哲学理念。该词源自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原指辞官归隐后重新穿上未仕时的素衣,后经语义演变形成三层内涵:

一、字面义解析 “初服”指代未仕者所穿的素色衣冠,见于《汉语大词典》对“初服”的释义:“未仕时之服,与‘朝服’相对”(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2卷)。动词“返”强调动作的逆向回归,构成“返回初始状态”的意象组合。

二、引申义发展 在文学语境中衍生出三重象征:

  1. 政治隐喻:表达对官场失望后的归隐抉择,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延续的隐逸传统
  2. 道德坚守:指在浊世中保持高洁品性,参考《楚辞集注》对“初服”的注解(来源:中华书局《楚辞补注》)
  3. 精神回归:现代语义扩展为对人生初心的追寻,见于《中国典故大辞典》相关词条(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语义演变轨迹 据《古汉语词义演变研究》记载(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该词经历了“服饰象征→仕隐选择→道德理想→普世价值”的四阶段演变,现代多用于表达突破现实困境后对本质价值的重新认知,成为中华文化中“初心”概念的重要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返初服”是一个源自古典文献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解释及出处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说明:

一、辞官归田

  1. 词源与定义
    该词最早出自《楚辞·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这里的“初服”指未出仕时的素朴服饰,后引申为辞去官职、回归田园生活。例如:

    • 南朝齐刘绘《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誓将返初服,岁暮请为邻。”
    • 唐代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
  2. 文化意涵
    这一用法多表达士大夫对官场纷争的厌倦,转而追求隐逸自由的生活,是古代文人常见的归隐主题。

二、僧尼还俗

  1. 宗教背景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僧尼若触犯戒律被逐出寺院,需“返初服”即脱下僧衣、恢复世俗身份。

  2. 社会意义
    此含义反映了古代宗教制度中对修行者的约束,以及还俗行为的社会接纳问题。

相关延伸

“返初服”既可指文人辞官,也可指僧尼还俗,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其核心均指向脱离原有身份、回归本源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邦彝倍世悲素丝变怪部人步叔才勇长命面成操髧鬖底宁缔约国笃疾都柱帆篷风旌风匣敢作敢当高韵红楼红一字讙迎翚散徽庸虎盐鉴别憍婬机辨京八寸进贤黜恶可怜见口齿伶俐两灵六一泉猛鸟蒙族门卫名扬天下排唤攀接丕大平分嵌巉清宕忍气吞声山西梆子射不主皮沈雨食櫑石乡侯蜀客速夫随人作计僞説暐映小窗逍逍停停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