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功,伟绩。 汉 张衡 《司空陈公诔》:“纂 禹 之跡,导扬徽庸;致训京畿,协和万邦。”
"徽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伟大的功业或显赫的功绩,带有庄重和褒扬的色彩。它由"徽"和"庸"两个古语素复合而成:
"徽"的含义:
"庸"的含义:
"徽庸"的合成义:
权威文献例证与参考来源:
"舜生三十征庸。" 此处"庸"即指被任用、建立功绩的开始。理解"庸"的功绩义是解读"徽庸"的基础。
"宣文惟后,克配彼天。抚宁四海,保有康年。於乎缉熙,肆靖徽庸。" 这里的"肆靖徽庸"意为(颂扬文王)光大并安定其伟大的功业。这是"徽庸"一词的典型用法,用于歌颂帝王的功绩。
"徽,善也。";"庸,劳也。" 这是理解"徽庸"构成语素本义及引申义的最直接、权威的古代辞书依据。
"徽庸"是一个古雅且庄重的合成词,意指光辉显赫的伟大功业或功绩。其构成基于"徽"所蕴含的美好、盛大之义与"庸"所代表的功绩、劳绩之义。该词主要用于历史文献中对杰出人物(尤其是帝王将相)不朽贡献的称颂。由于其生僻性,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但在解读古籍或进行特定文体创作时仍具价值。理解其含义需结合《尔雅》的训诂、《尚书》的语例以及《晋书》等史书的具体运用。
“徽庸”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显著的功绩或成就。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徽庸(拼音:huī yōng)指“丰功伟绩”,常用来赞颂人物或集体的重大贡献。例如汉代张衡在《司空陈公诔》中写道:“纂禹之跡,导扬徽庸;致训京畿,协和万邦。”此处“徽庸”即指陈公继承大禹的功业,弘扬伟绩。
单字拆解
语境与用法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体,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评价或文学作品中,用以突显人物或事件的非凡成就。
安贫守道八花砖白鼻柏谷山编録笔划长编斥黩吃累冲阳脞说丹鸾丹砂丸雕虫小事牴牾的证冬灰额款裹脇古趣皓颢号旗环写讳免嘉耗勦灭急口令精穷筋角缉取谲怪之谈控引两济联婚龙华树门阅绳绳闹羊花鸟类铍掩潜目秦皇岛市煞癞事极诗瓢食糖使者说矮话私田绥芬河市汤半体跳蚤市场脱易枉法微机香炉角晓事徙边习非胜是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