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柱的意思、都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柱的解释

[thick column] 粗大的柱子。都,大。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详细解释

汉 张衡 所制地动仪中央的铜柱。《后汉书·张衡传》:“復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製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参阅 王振铎 《介绍一千八百年前的张衡地震仪》《文物》1976年第12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柱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项重要机械构件,特指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中的核心部件。根据《后汉书·张衡传》的权威记载,其含义与功能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结构与功能

都柱是地动仪内部的中央立柱,其设计利用了力学中的“不稳定平衡”原理。该柱体上粗下细,垂直竖立于仪器底座中央,对震动极为敏感。当地震横波传来时,都柱因惯性作用向震源方向倾斜,触发与之相连的杠杆装置(“牙机”),最终使对应方位的龙口吐出铜丸。

二、词源与定名依据

“都”字取“总领”“中枢”之义(《说文解字》:“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表明该立柱在仪器中的核心地位;“柱”即承重立柱(《营造法式》:“柱,屋之主也”)。二字组合精准体现了该构件在地动仪中作为核心传动枢纽的功能特性。

三、科学价值佐证

现代复原实验(如中国国家博物馆1951年王振铎模型)证实:都柱的倾覆机制符合物理学原理。其约75厘米的高度与1:3的细长比设计,使其具备检测里氏4级以上地震的能力,印证了古籍中“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的记载。

文献依据: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点校本):“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

该设计展现了公元132年中国在机械工程与地震监测领域的领先成就,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地震仪的鼻祖”(《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三)。

网络扩展解释

“都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建筑结构中的含义

  1. 古建筑中的中央立柱
    在秦汉时期的宫室遗址和崖墓中,“都柱”指厅堂平面中央单独设置的一根粗大柱子。这种结构可能是原始社会穴居建筑的遗风,具有支撑整个建筑的核心作用。

  2. 张衡地动仪的核心部件
    东汉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中央有一根铜制“都柱”,作为触发地震监测机制的关键部件。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通过都柱的倾斜触发机关,指示地震方向。


二、引申与比喻义

  1. 象征国家支柱
    在成语中,“都柱”可比喻支撑国家的重要人物或事物,如“京都之柱”,强调其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2. 文字释义

    • “都”:此处取“大”或“总括”之意(如“通都大邑”)。
    • “柱”: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构件,或引申为关键性事物。

三、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张衡传》或考古文献中对秦汉建筑的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茎扳絙保庇鄙秽笔吏贲临猜暴钗佩成果储岑垂头搨翼刺拨倒述大畹雕苓访觅放衙丰屋之过割包剪缕古记花装恚怼检料揭帝戒绝急急风祭灵经济之才景祥惊心破胆绩学之士龛窟璘璘立雪髦俊覭髳冥没挪蹭谦褊墙有缝,壁有耳轻薄无行软滑三倒班煞费苦心视撝时听私衷松荫搪布贪迷陶瓬淘掘天味頽氓屯利惋结危悰舞操五元仙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