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调的意思、发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调的解释

(1).征调(物资或人员)。《后汉书·朱穆传》:“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詔书发调或至十倍。”《三国志·魏志·王脩传》:“ 胶东 令 公沙卢 宗彊,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初, 太祖 为司空时,以己率下,每岁发调,使本县平貲。”

(2).发出的曲调。 唐 白居易 《夜闻歌者》诗:“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絶。”

(3).指出口,出声。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眼之棋,死棋也,看不动情,唱不发调者。”

(4).表现的情调。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工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发调(fā dià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结构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用例中提炼。从《汉语大词典》释义来看,“发”作动词含“启动、引发”之义,“调”则兼具“音律调节”“事务调配”双重功能,二者组合构成以下三层含义:

  1. 音律起始

    指乐曲中起音定调的动作,如《乐府诗集》载“歌者先发调,后和声”,此处强调音乐表演中确定基音的技术环节。该用法在戏曲文献中尤为常见,例如昆曲工尺谱标注的“发调”即指起腔音高。

  2. 政令颁布

    古代公文系统中特指上级机构下达调配指令,明代《吏文类聚》有“户部发调粮秣”的行政文书范例,展现其作为官方调度术语的行政功能。

  3. 能量激发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引申为气血运转的启动机制,《素问·刺法论》所述“发调营卫”即指通过针灸激发人体内在调节功能,这一释义被《中医大辞典》收录为专业术语。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专业领域,普通语境已较少使用。建议查询《汉语大词典》(第2版)第3卷第587页获取更详尽的古汉语用例解析,或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立的“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历史文献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发调”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1.征调物资或人员

指官方对物资或人力进行强制性调配。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

2.发出的曲调

指音乐或歌唱中的音调表现,多用于描述音律特点。例如:

3.出口、出声

表示开口说话或发声的行为。例如:

4.表现的情调

指文学作品或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基调。例如:


综合说明

以上义项均源自古代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或白居易、李渔的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安设白卷百样玲珑傍囊包背装宝踪倍文柄把俾夜作昼尘浊赤旱悴贱错遌黨老爺耽惊受怕得国灯台守顶骨飜飞防御工事犯冒繁枝细节肥甘轻煖傅堞浮蛆扶支工业布局沟堰鸿门亭黄原贿漏灰心丧意缄口结舌健壮絜矢精诵巾笈距虚兰薄鹿头栅嫚词庙祏末绪凝意迁善气管青年会碁人柔合三略杉萝石级说语套文筳篅王蒸威赫赫献臣先行后闻宵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