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况乎的意思、况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况乎的解释

亦作“况乎”。连词。何况;况且。《孟子·万章下》:“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尾同於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是室云何而求我?况乎妙事了无可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况乎”是一个文言连词,主要用于递进关系的复句中,表示强调或补充更进一步的推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词义
    表示“何况”“况且”,用于引出比前文所述情况更甚的结论,带有强调或反诘语气。
    例: 《孟子·万章下》:“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2. 结构分析

    • 况:本义为“情形”,引申为“比较”“比方”,进一步虚化为递进连词。
    • 乎:语气助词,增强反问或感叹语气,与“况”结合后形成固定搭配。

二、用法特点

  1. 语境关联
    多用于对比或假设语境,前文常铺垫基础情况,后文以“况乎”引出更极端的推论。
    例: 苏轼《观妙堂记》:“是室云何而求我?况乎妙事了无可观。”

  2. 语气功能
    兼具递进与反问,通过否定前文可能性来强化后文结论。
    例: 《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況乎代主制命,自下財物者哉!”


三、近义词与辨析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况乎”,但在仿古写作、学术论述或引用典籍时仍可见。例如:

“普通人尚难承受此压力,况乎身负重任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孟子》《文選》等文献(综合、3、4)。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况乎》的意思

《况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语,可以用作副词或者连词。意思是“更何况”、“況且”、“何况”或者“况且”。它强调后面说的情况更为重要或者更为明显,用来引出更进一步的比较或推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况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冫”和“乎”,总共有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况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出现在《庄子·大宗师》“庖陈交州,内亡其邑五,外害其德。质人而民易也。曰:况乎?”引用了当时的一句古文。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況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况乎》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写作「況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字形的演变,现代标准的汉字写法中,变为了今天的「况乎」。

例句

1. 父母不仅要照顾孩子的饮食,况乎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健康。

2. 他们已经违背了合同,况乎还要求我们继续合作,这是不合理的。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况且、况且何必、况不预则已忠也

近义词:何况、況且、且不说

反义词:况且、何况、且不说

别人正在浏览...

矮矬子贝经并节不茹柔逋悬漕截筞蹇颤兢兢谶箓崇坟怆恍绰路骑撮略打擂台打牲钓文鈎杜撰覆本浮蝣干福钩镰刀观听函聘横汾赏河阳色火海柬房检治冏然纠缦缦峻笔坑爹胯下蒲伏勑额老娘婆六雄纶章梦官磨淬木蜜赧容攀越炮帘炮位咆烋骈化瓶储侵冤如君上公赡蔚生阜始影树善讬胎土神外表娓娓而谈遐方绝域习非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