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遁,通“ 逡 ”。《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秦 人开 关 延敌,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 颜师古 注:“遁巡,谓疑惧而却退也。遁音千旬反。”按,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上》作“逡巡”。 清 方履籛 《赵收庵先生二学图记》:“遁巡忘答,从登前墀,操卮执觚,立醊其醨。”
“遁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主要围绕“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含义展开,以下是详细解析:
指因犹豫或畏惧而迟疑不前,多用于描述行为上的退缩或心理上的顾虑。例如《汉书》中提到“九国之师遁巡而不敢进”,即军队因疑惧而停滞。
多见于文言或书面语境,现代汉语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上下文理解其退缩、谨慎的隐含态度。
总结来看,“遁巡”通过字形通假和经典文献用例,生动刻画了进退两难的心理或行为状态,是汉语中表意细腻的词汇之一。
遁巡是一个汉字词语,常指躲避、逃遁或循环巡逻的意思。
遁巡由部首辶和户组成,并且总共有9个笔画。
遁巡起源于古汉语,形声字。“遁”表示逃避,“巡”表示巡逻。这个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遁巡的繁体字为「遁巡」,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和意义。
在古时候,遁巡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结构和意思基本保持不变。
1. 他在黑暗中遁巡,希望避开追逐者的目光。
2. 警卫不断地遁巡着仓库,以确保安全。
1. 遁入:指逃入、隐藏。
2. 巡视:表示巡查、巡逻、查看。
1. 躲避:表示避免、回避、逃避。
2. 循环:指重复、循环、周而复始。
1. 追捕:表示追击、追踪、抓捕。
2. 静止:指停留、不动或保持静止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