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掉隐士的麻6*衣。指入仕。 唐 王维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诗:“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唐 李群玉 《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解薜汉语 快速查询。
“解薜”是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常见于唐诗,其含义与隐逸文化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解薜”指脱去“薜萝”制成的服饰。薜萝(薜荔和女萝)是古代隐士的象征性衣物,因此“解薜”引申为放弃隐居生活、出仕为官的行为。
文化背景
文学用例
唐代李群玉在《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中写道:“解薜龙凤署,怀铅兰桂丛”,以“解薜”直接点明自己结束隐居、接受官职的经历。
补充说明
“薜”单独指薜荔(一种可制淀粉或饮料的植物),但“解薜”作为固定搭配,已脱离字面意义,专用于表达身份转换的典故。
解薜(jiě b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解”和“薜”两个部分组成。
“解”字通常作为动词使用,意思是解开、解释、阐明等。它是由“角”和“解”两个部首组合而成,总共有解字8画。
“薜”字是一个姓氏字,其部首为“艹”,总共有16画。在古代汉字中,薜的写法有所不同,繁体字的写法为“藊”。薜字也可用作指代薜荔,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
《解薜》一词来源于《诗经·十五子之歌·东方之日》:“解薜于阪,言观于春。”意为观看春天时,解开阪上盛开的薜荔。
以下是关于“解薜”的一些例句:
1. 他用简单的语言解薜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2. 阿姨烹饪出的薜荔汤非常美味可口。
组词:解答、解释、解剖、薜荔、藤蔓
近义词:揭示、阐明、说明、澄清
反义词:迷惑、隐瞒、混淆、困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