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空的意思、顿空的详细解释
顿空的解释
谓急速地穷乏。《逸周书·文传》:“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孔晁 注:“生多到重,生少到空。” 汉 班固 《白6*虎通·崩薨》:“又为天子守蕃,不可顿空也。”
词语分解
- 顿的解释 顿 (頓) ù 很短时间的停止:停顿。顿宕。抑扬顿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顿然。顿即。顿悟。茅塞顿开。 叩,跺:顿首再拜。 处理,设置:安顿。整顿。 疲乏:困顿。劳顿。 书法上指运笔用力向下而暂不移动: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 次:三顿饭。 古同“钝”,不锋利。 姓。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空的解释 空 ō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空 ò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亏欠:亏空。 空 ǒ 古同“孔”,洞。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顿空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顿空”是现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语素拆解和典籍用例两方面分析:
一、词义溯源
“顿”在《汉语大词典》中有“突然、短暂停止”之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册),佛教典籍中则发展出“顿悟”的禅宗概念。“空”在《说文解字》中解作“窍也”,后引申为虚无状态,在佛经翻译中对应梵语“śūnyatā”(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特指事物本质的空性。
二、复合词义项
- 禅宗用语:指突然体悟空性的修行境界,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五载慧能语录:“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顿空三界,朗然独存。”
- 方言用法:晋语方言区(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保留“物件顿空消失”的表达,表示物品突然不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 文学转喻:明清小说中用作“时间短暂”的夸张表述,如《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这银钱顿空里飞了去,可是闷杀人也。”
三、现代使用特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列词条,但在《禅宗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有专项解释,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语义指向。
网络扩展解释
“顿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kōng,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急速穷乏:指资源或物质突然极度匮乏。
- 出自《逸周书·文传》:“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孔晁注:“生多到重,生少到空。”
- 班固《白虎通·崩薨》中也有“不可顿空”的用法,强调事物不可骤然空虚。
-
突然空旷(现代引申义):形容场景或状态骤然变得空荡。
二、词源与结构
- “顿”:表“突然、急速”,如“顿悟”;
- “空”:表“空虚、匮乏”。
组合后强调事物在短时间内由盛转衰或由满转空的过程。
三、使用场景
- 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资源管理失衡导致的衰亡(如《逸周书》)。
- 现代用法:可形容物理空间(如人群散去后)或抽象状态(如资金链断裂)的突然空虚。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骤贫、突竭、倏然空虚
- 反义词:充盈、丰饶、持续繁盛
五、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侧重空间含义,但需结合古籍(如、4、6、7)理解其原始用法。若需完整文献出处,可参考《逸周书》及《白虎通》。
别人正在浏览...
百计千心饱世界柏林寺彩衣娱亲柴燎告天辰鉴蚩尤旗催科冬集敦固墩锁鰪鳉废淹封瘗傅粉何郎輵轇更直亘历工匠归倚害危豪人横江横眉竖眼鹤真蕙带混纺尖弱见危授命鸠财来电劣撅厉响论駮荦嶨忙碌碌闷忿末策潘掾匹鸟茄子搉利区节柔调少杀深邃时用梳翎四照花俗操苔岑彤镂亡是叟问好兀剌赤侠辂宪部陷井尠尠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