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丹漆和雕刻花纹。亦泛指装饰。《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鏤。” 杜预 注:“彤,丹也。鏤,刻也。” 陆德明 释文:“彤,丹漆也。”《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 韦昭 注:“彤谓丹楹,鏤谓刻桷。”
“彤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由“彤”(涂丹漆)和“镂”(雕刻花纹)组成,字面指器物表面用红色漆料涂饰并进行雕刻的工艺。后泛指精细的装饰手法,常用于描述建筑、器物等的美化。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杜预注解为“彤,丹漆;镂,刻也”。另在《国语·楚语》中亦有“不闻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的记载,强调反对过度装饰的价值观。
扩展含义
现代语境下,“彤镂”可引申为对文字、图案或艺术作品精雕细琢的形容,如“这篇散文辞藻如彤镂般精美”。部分工具书将其归类为成语,用于赞美技艺或文采的高超。
用法示例
注:若需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左传》《国语》相关章节。
《彤镂》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作形容词,用来描述物体或艺术品的颜色、质地或工艺。
《彤镂》由两个部首组成:彐(头)和钅(金),总共包含15画。
《彤镂》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书法和雕刻艺术的描述。它常用来形容铜器或金器上纹饰雕刻的效果。
繁体字《彤鏤》保留了原有的意思和拼写。在一些传统文化或艺术领域,仍然使用繁体字写作。
古代汉字写作《彤鏤》时,钅部的形状更加像一个完整的“金”字,头部的形状也更加倾斜向右。
1. 这座铜钟上的彤镂纹饰非常精美。
2. 他用锋利的刀具在金属表面进行精细的彤镂。
3. 画家利用独特的彤镂技巧,使画面更加立体生动。
1. 彤色:指红色。
2. 镂空:指在物体上开凿孔洞或雕刻花纹。
3. 彤云:形容天空中红霞云彩的美景。
彤彤、霏彤、彤云、红艳。
暗淡、黯淡、晦暗。
白兔赤乌秉钧衡搀袭産销成佛朾螘陈説臭椿捣虚撇抗殿邦掇赚愤盈敢做敢当高疏好弱豪矢好闻后举怀谖积草池惊麏酒緑灯红决窦钜美匡岭狼籍连抵其隙灵凤六泉路陌鹿裘抹油嘴目目相觑挪移女中丈夫千丝万缕鬈曲逡遁森纚山钟韶朗蛇鳞鼪径绅衿伸玩世宗吮咂述赞肆奢琐附诉屈太上皇帝桃匕桃蠧韬略填仓日贴绒提篮屠羊霞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