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俗下文字的意思、俗下文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俗下文字的解释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慙。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 明 徐渭 《胡公文集序》:“至於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俗下文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当时流行但缺乏深度、格调不高的文字作品或文体,常带有贬义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俗下”

    指“世俗之中”或“当下流行的”,强调符合当时大众趣味但缺乏高雅品味的状态。

    例:王力《古代汉语》指出“俗下”常与“时弊”相关联,反映特定时期的浅薄风气。

  2. “文字”

    此处泛指文章、文体或书面创作,非单指字符。

  3. 整体词义

    “俗下文字”即迎合流俗、缺乏思想深度或艺术价值的文字作品,与“典雅”“高古”相对。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批评某些应制文“堕入俗下文字之窠臼”(《文史通义》)。


二、历史语境与用法


三、权威辞书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第7卷释义:

俗下文字

指格调卑下、迎合时俗的文章。多用于批评缺乏独创性或思想深度的作品。

引证:《儒林外史》载“世人争读俗下文字,而古学凋零”。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2. 章学诚. 《文史通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3. 胡应麟. 《诗薮》. 中华书局, 1958.
  4.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 商务印书馆, 2012.

网络扩展解释

“俗下文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主流解释(源自古典文献)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应酬文章。这一含义源于唐代韩愈的《与冯宿论文书》,其中提到“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明代徐渭的序文中也沿用此意,描述这类文字“小惭者人以为小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强调其缺乏文学价值。

二、次要解释(少数现代词典)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粗俗下流的文字或言语”,但这一说法缺乏古典文献支撑,可能与“俗”的常见含义混淆。

用法与特点

建议

若在古籍或文学评论中遇到该词,优先采用“平庸应酬文章”的释义;若现代语境中强调低俗内容,需结合上下文谨慎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暗影板筑背碑覆局碧霞元君祠撤围穿屋触尘蠢蠢翾翾匆剧点景笃疾愕眙反训焚膏风和日丽风雨不改国章怀衽狐狨家给民足贾终结尾金华仙伯救提菤葹遽惕快心满意烂饭离碓轮焕没官妙艺末了捻巴赔身下气评泊平仲乾硬锹撅巧言令色气厥寝床清辞丽句囚室气性热哄哄茸阘赏纳烧夷弹饰边失会石言守经首宪铜柯通式推允威逼窝鲁朵谢公乞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