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闭塞生机。《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 列子 与之见 壶子 。出而谓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壶子 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成玄英 疏:“杜,塞也;机,动也。至德之机,开而不发,示其凝淡,便为湿灰。” 宋 辛弃疾 《瑞鹧鸪》词:“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亦省作“ 杜机 ”。 宋 沉辽 《谕客词》:“不杜机以惊俗,不属骚以况 均 。” 明 唐顺之 《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诗以自笑》:“色常带墨缘辞肉,形或如灰似杜机。”
《汉语大词典》中“杜德机”一词出自《庄子·应帝王》,指道家思想中通过静修达到的凝滞生机状态。该词由“杜”(闭塞)、“德”(生命能量)、“机”(枢要)三部分构成,喻指修行者通过屏息外缘、凝守真炁的修炼法门。
据《庄子集释》记载,郑国神巫季咸通过观察列子之师壶子的“杜德机”状态,判断其“见湿灰焉”,这种将生命能量深藏不露的修持境界,体现了道家“和光同尘”的哲学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指出,这个概念后来被道教内丹学吸收,演化为“锁心猿、拴意马”的炼己功夫。
需要注意的是,“杜德机”作为专业术语主要存在于道家典籍,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庄子释译》建议读者结合“踵息”“心斋”等关联概念进行整体理解。
“杜德机”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语境:
出自《庄子·应帝王》,指闭塞生机,形容至德之人隐藏内在生命力,外表看似凝滞的状态。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忠诚正直、廉洁奉公的官员”,可能源于对“杜牧品德”的附会。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依据,或为混淆了“杜”姓人物(如唐代杜牧)与庄子原意的误读。
“杜德机”应以《庄子》原典解释为主,即“闭塞生机”,体现道家思想中的修心境界。其他解释需谨慎考据,可能为后世误传。如需引用,建议优先依据《庄子》及相关注疏。
白消扮装标致逼污餐柴草露超高压稠云传信鸟储胥楚幽翠鹊坩锅鬼质虎头燕颔教象解人难得芥视精凿激使鸠类集族看觑靠牌子科半刻扣磕竹来早连航联合体连橇连续报道麻豆满满登登慢物毛公坛萌黎米贴莫敖墨水逆竖女馆蝾蚖闪目神乡折扬史体帅意搜拔苏武节蜪蚅托辞拓销魏颗结草诬谬吴庖悟头诗向下闲僻销刓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