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托辞的意思、托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托辞的解释

(1).借口。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予谓此北反间也,否则托辞以逐客也。” 沙汀 《磁力》:“借书实在是个托辞。 小袁 只是随便看了看封面,就告辞了。”

(2).指找借口。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果勇夫人》:“或谓夫人明哲,必托辞不行。” 鲁迅 《彷徨·伤逝》:“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

(3).推托之辞。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临走的时候,对你说的是要到此地的电气工场来实习,但这不过是我借口的托辞,可怜你是受了我的欺骗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托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核心含义

“托辞”指为推脱或掩饰真实意图而提出的借口或理由,通常包含三种具体含义:

  1. 借口:用于回避真实原因的表面说辞(如“生病只是他的托辞”)。
  2. 找借口的行为:通过编造理由来推脱某事(如鲁迅《伤逝》中“被托辞拒绝”)。
  3. 推托之辞:特指用于拒绝或掩饰的言辞(如郭沫若作品中“借口的托辞”)。

二、词源与用法

三、典型例句

  1. 鲁迅《伤逝》:“大半是被托辞拒绝,小半是我们以为不相宜。”
  2. 郭沫若:“这不过是我借口的托辞,可怜你是受了我的欺骗了。”
  3. 日常使用:“他说工作忙,其实只是不想参加的托辞。”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文天祥、鲁迅等作品的原文(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托辞的意思

「托辞」一词的意思是指以某种借口或理由来推脱、推诿或掩盖真相。通常用来形容人为了逃避责任或不愿意承担某种行动而编造的借口。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托辞」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扌」和「辛」,其中「扌」是手部偏旁,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辛」则是一个独体字,没有类似的偏旁。根据汉字的读音和字形规律,「辛」在笔画上的构成为6画。

来源与繁体字

「托辞」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至乐》一书中,用于描述人们为了逃避责任而编造的借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托辞」逐渐成为一个常用词汇,用以描述各种逃避或推诿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托辞」的写法基本保持不变,仅仅多了几个繁体字体的笔画变化。具体而言,「托」字的「丸」部分多了一个「卜」,而「辞」字的「辛」在一些繁体字体中略有变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托辞」这个词的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变化和书法规范,古时候的「托辞」写作「託辭」,其中的「辛」字与现代写法相同,「托」字的「丸」部分则写作「襥」。

例句

他编造了一个托辞,以逃避对项目延期的责任。

我无法接受他的托辞,因为事实很明显。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词托、托词、辞托。

近义词:推诿、敷衍、搪塞。

反义词:承担、负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