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扣的意思、刻扣的详细解释
刻扣的解释
任意扣减,据为己有。《红楼梦》第九三回:“大约刻扣了月钱。”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呆官》:“至刻扣工食,为上者已视为当然。”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扣的解释 扣 ò 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 衣纽:衣扣。 绳结:绳扣儿。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 强留:扣押。 从中减除:扣除。扣发(?)。 敲击:
专业解析
"刻扣"是现代汉语中"克扣"的异形词,指以不正当手段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指利用职权或机会,暗中削减、侵吞应支付或发放给他人的钱财、物品。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发放薪资、物资、款项等场景中,具有非法或不道德的性质。例如:"工头刻扣工人工资"。
二、词义解析
- 行为性质: 是一种侵占、剥削行为,违背诚信与公平原则。
- 对象: 通常是应得报酬、款项、物资等。
- 手段: 常带有隐秘性、强制性,利用优势地位(如雇主对雇员、上级对下级)实施。
- 结果: 导致受害者实际所得少于应得数额。
三、用法与示例
- 作动词: 是其主要用法。
- 例:某些包工头常常刻扣民工的辛苦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克扣"词条释义及示例引申)
- 例:严禁刻扣、挪用扶贫专项资金。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语言学名词. 商务印书馆, 2011. 涉及词汇规范与使用实例)
- 常搭配宾语: "刻扣工资/粮饷/款项/物资/经费"等。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克扣、剥削、侵吞、盘剥、中饱私囊。
- 反义词: 足额发放、如数支付、全额给付。
五、重要说明
- "刻扣"是"克扣"的异形词: 在权威汉语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克扣"是规范词形,"刻扣"被视为其异形词。在正式书面语和规范汉语使用中,推荐使用"克扣"。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克扣"为主条,"刻扣"为副条)
- 历史与方言: "刻扣"在历史上或某些方言中可能更常见,但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其规范性和通用性低于"克扣"。 (来源:李行健 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强调"克扣"为规范词形)
网络扩展解释
“刻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kòu(注音:ㄎㄜˋ ㄎㄡˋ),其核心含义是“任意扣减他人应得的财物,并将其据为己有”。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减少或克扣他人应得的钱物,占为己有。常见于克扣工资、月钱等场景。
- 结构:由“刻”(雕刻、时间单位)和“扣”(扣除)组成,但此处“刻”可能为“克”的异写或误用,实际含义更贴近“克扣”。
2.文献例证
-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提到“大约刻扣了月钱”,指管理者私自减少下人的月俸。
- 清代吴炽昌《客窗闲话》:描述官员“刻扣工食”,反映旧时剥削现象的普遍性。
3.常见混淆
- 与“克扣”的关系:现代汉语中,“克扣”更常用,两者含义相同,可能因字形或发音相近产生混用。
- 与“雕刻”无关:此处的“刻”并非指雕刻,而是强调“刻意”或“严格削减”的意味。
4.使用场景
- 职场与劳资关系:如雇主拖欠或减少员工工资。
- 历史与社会现象:旧时官吏、地主剥削底层民众的典型行为。
该词多含贬义,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红楼梦》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傅奥衍本军变故熚熚步头不相为谋草露诚信陈讬敕正带领等期点收躲风风龙阵各从其类构会浩星涸冻河泲候钟槲寄生活扣缴卷进治九带啾啁据鞍读书獧捷康衢空梦贶寿兰芽累路敛约列翅刘邦陇树冥客捻捻昵昵年韶骈列骈体文鯆门轻悄认犯肉趼绳床瓦灶试着步儿私官宿殃铜头畏爱香会铣铁纤妍嚣人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