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同在翰林院任职。馆,馆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荐主同咨》:“今同年往还投刺,俱称年弟,然先人丁丑榜中,惟同馆数相知称之,其餘皆年侍生也。”
(2).指同在会馆住宿。《鲁迅甲寅日记·十二月》:“同馆 朱 姓者尚无棉衣,赠五元,托 陈仲箎 传授。”
“同馆”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拼音:tóng guǎn
结构:同(半包围结构)+ 馆(左右结构)
指同在翰林院任职
指同在会馆居住
该词多用于明清文献,体现古代官员体系或民间居住场景中的关系描述,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野获编》《鲁迅日记》等古籍或近代文献()。
《同馆》是一个词,它可以拆分为“同”和“馆”两个部分。部首是“口”,但在拆分部首时,应该拆分为“竹”和“口”两个部首。笔画总共有11画,其中“竹”部有6画,而“口”部有5画。
《同馆》是一个古老的词汇,来源于古代汉族文化。它在古代指的是在同一个馆内学习或工作的人。馆是历史上官方或私人用于学习、研究、交流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学校或研究机构。
《同館》是《同馆》的繁体字,它在繁体字书写中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不同于现代。由于规范的演变,无法准确知道古代“同馆”的汉字写法。但是根据历史文献和古代铭文等,可以推测它可能有不同的写法。
1. 他们都是同馆的学生,经常一起研究问题。
2. 姐姐在图书馆工作,我和她同馆学习。
同馆员(tóng guǎn yuán)
同馆学生(tóng guǎn xué shēng)
同馆研究(tóng guǎn yán jiū)
同室(tóng shì)
同僚(tóng liáo)
异馆(yì guǎn)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