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路的意思、泣路的详细解释
泣路的解释
《晋书·阮籍传》:“﹝ 阮籍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輒慟哭而反。”后遂用为典实。 唐 罗隐 《谗书·屏赋》:“ 阮 何情而泣路, 墨 何事而悲丝?”
词语分解
- 泣的解释 泣 ì 小声哭:泣诉(哭着控诉)。抽泣。哭泣。涕泣。 眼泪:饮泣。泣下如雨。泣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哭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路的解释 路 ù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专业解析
"泣路"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典故性词语,其核心含义指人在穷途末路、处境困厄绝望时的悲泣哀叹。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义与词源
- 泣:本义为无声流泪或低声哭泣,引申为悲伤、哀痛。《说文解字》释:“泣,无声出涕曰泣。”
- 路:本义指道路、途径,此处象征人生境遇或前途。
- “泣路”合称:直译为“在道路上哭泣”,并非指一般的路上哭泣行为,而是特指因人生困顿、无路可走而产生的极度悲怆。
二、典故出处与核心含义
“泣路”典出《晋书·阮籍传》及《世说新语·栖逸》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意指阮籍常独自驾车随意而行,行至无路可通之处(穷途),便放声痛哭而返。
因此,“泣路”特指:
- 穷途末路之悲:象征人生或事业陷入绝境,前无出路。
- 理想幻灭之痛:表达对现实极度失望、抱负无法施展的深切哀伤。
- 孤愤无奈之情:体现个体面对强大现实压迫时的孤独与无力感。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魏晋风度的体现:阮籍的“穷途之哭”被视为魏晋名士率真任诞、反抗礼教束缚的标志性行为,是其内心苦闷与对时代不满的宣泄。
- 文学中的经典意象:后世文人常用“泣路”、“阮籍哭穷途”等语,寄托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成为抒发忧愤的固定文化符号。如李白诗句“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古风五十九首》其五十四)即化用此典。
四、现代释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泣路”一词虽不常用,但在理解古典文献或进行文学创作时,其含义清晰:
- 形容极度困窘绝望的状态。
- 表达深沉的悲愤与无奈之情。
- 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性表达中。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 “泣”、“路”字释义及“穷途”相关词条参考。 汉语大词典
-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 - 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阮籍“穷途恸哭”事迹。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世说新语·栖逸》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 - 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补充记载阮籍典故。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论述阮籍及魏晋风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全唐诗》(李白卷) - 中华书局点校本,李白化用阮籍典故诗句。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网络扩展解释
“泣路”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泣路”字面意为“哭着行走”,形容人在极度悲伤或陷入困境时的状态。常用来表达内心痛苦、迷茫无助的情感。
二、典故出处
源自《晋书·阮籍传》记载:魏晋名士阮籍常独自驾车漫游,不按固定路线行驶,当车行至无路可走时,便痛哭而返。这一行为成为后世“泣路”的典故来源。
三、延伸解读
- 象征意义
既指现实中的困境,也隐喻人生际遇的困顿,如理想破灭、前路迷茫等。
- 文学引用
唐代罗隐在《谗书·屏赋》中曾用“阮何情而泣路”表达对阮籍行为的感慨。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评述,描述人物遭遇重大挫折时的悲怆心境,例如:
- 评析魏晋文人风骨时引用典故;
- 诗词中隐喻人生困境。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晋书》原始记载及后世文学引用,完整典故可参考《晋书·阮籍传》。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乌郎安阳市辨钓边壤踣跳不瞚仓胥残晖豺豕饬谨楚江王从世大商德刑电色放绝方术士观礼姑公化流灰突突绛紫交盖交流诘晨解危惊顾酒蠁量尺寸隆兴寺龙争虎战镂冰斸雪路子卖力气摹绘柰花偏絶嫔妃泼悍乾和千折轻侠柔仁柔则入定山越省顾生菩萨司宫死伤相枕陶文天锤天术统内土埂晩娘纹风不动文皮吻舌鰕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