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本的意思、邦本的详细解释
邦本的解释
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孔 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孔颖达 疏:“民惟邦国之本,本固则邦寧。”后因以“邦民”指人民。 唐 杜甫 《入衡州》诗:“凋弊惜邦本,哀矜存事常。”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宦游记》:“年飢发粟賑济,此恩施困穷,培植邦本至意。”
词语分解
- 邦的解释 邦 ā 国: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国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本的解释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 原来:本来。本领。
网络扩展解释
“邦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邦本”指国家的根本,强调人民是国家存续和发展的基础。这一概念源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安定。
2. 历史渊源
- 经典出处:最早见于《尚书》,后儒家经典如《孟子》进一步阐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深化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 历代引用:唐代杜甫在《入衡州》中写道“凋弊惜邦本”,明代张瀚也提到“培植邦本”,均体现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3. 具体解释
- “邦”与“本”:“邦”指国家,“本”即根本,合称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核心。
- 近义词:国本、国脉,均指向国家存续的关键要素。
4. 应用场景
- 政治领域:用于讨论治国理念、民生政策,如“邦本思想要求执政者以民为先”。
- 文化领域:体现儒家“仁政”传统,常用于历史或哲学分析。
5. 现代意义
当代语境中,“邦本”可引申为组织或个人的根本利益,但核心仍强调基础稳固的重要性。
“邦本”一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治理智慧,至今在讨论国家治理、社会问题时仍具参考价值。如需更深入的历史用例或延伸解读,可查阅《尚书》《孟子》等典籍或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邦本(bāng běn)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下面是关于邦本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邦:包含了 “阜” 部和 “⺂” 部,总共有8画。
- 本:是一个独立的字,有5画。
来源:
邦本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其意为“国家的根本”或“国家的基本”。使用这个词可以形容一件事物或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重要性或核心地位。
繁体:
邦本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邦本」,字形上没有太大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邦本的写法和现代大体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 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的邦本。
- 邦本的法律体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
组词:
邦本可以作为一个词组使用,通常不与其他字词组合。
近义词:
- 根本
- 基础
- 本质
反义词:
- 前溯
- 遗忘
- 枝节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埃郁阿驿阪田标牌博夜裁示産后风铲刈成本承尘初更出缩低首下心耳食之谈沸点妃子园洑洄光藻滚圆溜胖黄头洄沿嘉庆假厮儿吉光裘进退格劲躁凯弟莲岳买窝漫剥男扮女装内衙恁底褭褭亭亭爬耳搔腮判据槃水起翦清平话青士少见多怪生产过剩声情并茂生意兴隆事柄时空守训束袵司法四书院私族汤匙讨俏踏蹄听会推收纹章五凤显教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