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束衽 ”。
关于“束袵”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
“束袵”是“束衽”的异写形式,意为整理衣襟或整衣,表示恭敬的态度。其中“袵”通“衽”,指衣襟。
用法与背景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礼仪场景,强调通过整理服饰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例如在正式场合或拜见尊长时需“束袵”以示庄重。
相关词汇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解释,如需查看原始网页,可参考搜索结果。
《束袵》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或举止。它通常表示一个人的衣着整齐、庄重,斯文有礼的状态。
《束袵》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衣”和“缶”。其中,“衣”是指衣服,“缶”是指陶器。《束袵》总共有12个笔画。
《束袵》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束发》中,意为整理头发。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衣着整齐、举止庄重的意思。在古代,它经常用于形容政府官员或社会上有地位的人穿着得体,仪态端庄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束袵》的写法为「束袵」,保留了原始的意义和形态。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记录的《束袵》写作「束褊」,用来形容一种短小紧身的衣服。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逐渐统一和规范化。
1. 他穿着整齐的礼服,举止庄重,如同一位《束袵》的君子。
2. 在他的深山茶园里,每位工人都穿着《束袵》,勤劳而庄重。
组词:束带、袵服、束身、袵衣。
近义词:整洁、庄重、典雅。
反义词:邋遢、懒散、嘻皮笑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