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腰。指山巅与山麓之中。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絶顶谁能穷。” 唐 张祜 《题苏州楞伽寺》诗:“楼臺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半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山体的中间位置,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核心含义:指山的半腰处,即山巅(顶部)与山麓(山脚)之间的中间部分。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用于描绘山势或建筑的位置。
自然景观描述
唐代韩愈在《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中写道:“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通过“半腹”形容云雾笼罩山腰的景象。
张祜《题苏州楞伽寺》则用“楼台山半腹”表现寺庙建于山腰的意境。
地理方位定位
如韦应物诗句“城根山半腹,亭影水中心”,通过“半腹”明确亭子位于山腰与水畔之间的位置。
总结来看,“半腹”是古代对山腰位置的雅称,需结合诗文语境理解其意境。
《半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才智、学识之深或技能之高。通常用来形容人具有很高的才干或学问。
《半腹》的部首是“月”,共有6画。
《半腹》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篇中。这个成语描述了文学家陆机和陆云之间的一段对话。陆机称赞陆云:“言有千旨,论有半腹。”意思是陆云的言词充满了千种意味,论述丰富深入。
《半腹》的繁体字为「半腹」。
在古代汉字中,半腹的写法为「半腹」,与现代用法基本相同。
他是一位半腹之士,不仅懂得很多古代文化,而且在现代科技领域也非常精通。
组词:半腹之见、半腹之才、半腹之谈
近义词:千旨万腹、言多必失
反义词:口吐芬芳、心胸狭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