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逗桡的意思、逗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逗桡的解释

亦作“ 逗挠 ”。谓因怯阵而避敌。《史记·韩长孺列传》:“於是下 恢 ( 王恢 )廷尉。廷尉当 恢 逗橈,当斩。” 司马贞 索隐:“案: 邵 ( 应劭 )云‘逗,曲行而避敌,音豆’。又音住,住谓留止也。橈,屈弱也,女孝反。一云橈,顾望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顾望避敌,逗橈有刑。” 唐 李商隐 《失题》诗:“逗挠官军乱,优容败将频。”《旧五代史·僭伪传·刘守光》:“ 汴 将 氏叔琮 逆战, 燕 军逗挠,退保 瓦桥 。”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逗挠失事机,倏忽不相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逗桡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可结合字义与文献用例进行解析:

  1. 字义溯源

    该词由“逗”和“桡”构成:“逗”本义为停留、延迟,《说文解字》释为“止也”;“桡”则有弯曲、屈服之意,《广雅》注“曲也”。二字组合后,引申为在行动中迟疑退缩,含消极避让的贬义色彩。

  2. 权威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记载,“逗桡”指“在行进中故意停滞不前”,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的畏缩行为,如《汉书·韩安国传》中“逗桡当斩”的典故,即指将领贻误战机应受军法处置。

  3. 语用特征

    该词属书面语体,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与之近义的现代词汇包括“逡巡”“踌躇”等,但“逗桡”更强调因主观怯懦导致的停滞,如《资治通鉴·汉纪》中“诸将逗桡无功”即突显将领怯战之责。

  4. 文化延伸

    在传统兵学典籍中,“逗桡”被视为严重违纪行为,《武经总要·罚条》将其与“失期”“弃军”并列为斩刑重罪,反映古代治军理念中对执行力的严格要求。这一概念在《孙子兵法·九变篇》“廉洁,可辱也”的注解中亦有呼应,强调将领需克服性格弱点。

网络扩展解释

“逗桡”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的解读,主要存在两种解释:

一、古代军事术语(权威性较高)

根据《史记》及历史文献记载:

二、现代引申义(需谨慎考证)

某网络词典提出新解:


使用建议

  1. 学术场景:应采用《史记》中的军事含义,如李商隐诗句“逗挠官军乱”即用此典。
  2. 日常使用:若取现代引申义,需注意该解释尚未被权威辞书广泛收录,可能存在争议。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史记》等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的半吐半露鄙旅驳斥不知痛痒柴架蝉翼罗赤车传抄道明倒曳断足诽章風臺焚轮改置鳱鹊公教人员官欠国均酣媟贺学画本觟矢画狱惠敏虎韬袷裆健全金伏经济开发区荆棘塞途浸渐金玦桕烛拷纱客睡力竭邻首陇戍冒险家孟青棒嫳屑谦拒寝殿清翠青房惹犯三品松山精沙觜食藏素魄叹为观止贪贜枉法瓦蓝王伯瓦玉集糅相仿相效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