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honest and upright and thrifty] 清廉俭约
公虽自信清约。——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清廉节俭。《后汉书·祭肜传》:“ 肜 在 辽东 几三十年,衣无兼副。 显宗 既嘉其功,又美 肜 清约。”《世说新语·赏誉》“亦名士之高操者” 刘孝标 注引《故之别传》:“ 胡之 治身清约,以风操自居。”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秘阁张公墓志铭》:“比右史奉公丧归,至无屋可庐,其清约如此。”
(2).清静自守。《东观汉记·马廖传》:“ 马廖 少习《易经》,清约沉静。”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伏氏 世以经学清约,相承东州,号曰 伏不鬭 。”《世说新语·德行》“泊清溪渚”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镇 清约寡欲,所在有异绩。”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篤也。”
(3).指政事清明简约。《后汉书·张敏传》:“﹝ 敏 ﹞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名。”《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浑 ﹞为政清约,宿盗逃奔他郡。”《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法忌烦苛,治贵清约。”
(4).简要;精要。 宋 曾巩 《<鲍溶诗集目录>序》:“ 溶 诗尤清约谨严,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 司马昭 集 羊祜 、 杜预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删改《魏律》,去其苛秽,存其清约,订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馀字。”
“清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文献,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
清廉俭约:
简要、简约:
“清约”一词主要形容人的品德和生活作风,核心在于清廉和俭朴,强调道德上的纯洁高尚与物质生活上的自我约束、简单朴素。次要含义指文风或事物的简要、简约。
引用参考来源:
“清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权威词典和文献解释如下:
清廉节俭
指为人或为官时保持廉洁、生活简朴。例如宋代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提到“公虽自信清约”,强调节俭的重要性。
清静自守
形容心性淡泊,不慕名利,注重内在修养。这一释义多见于古典文献,体现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
政事清明简约
用于描述治理方式简洁高效、政治环境清正。常见于对古代官员政绩的评价。
简要、精要
指语言或内容的简洁扼要,如文章风格或思想表达的精炼性。
补充说明
罢黜辩嘴鳖盖子闭目塞听嶒嶷吃肉不吐骨头船东蠢躁出责瓷实麤觕搭白道行道试电信局氐人鹅绢供床功率计苟安寡鹄癸庚侯籍怀忆互感伙计浆洗旌直纠风驹齿未落君子国贶室喇叭裤粮栈铃驺昧道南施北宋淖污内郡国侬阿襻带跷脉青水芰青闱清庄琼思撒子上臾十二辰神失怙事无二成寿茔水口水电站讨召通吃土风稳子像态线呢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