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ste bud] 舌、软腭、咽等处粘膜上皮内的味觉感受器
指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分布在舌头的表面,能辨别滋味。 鲁迅 《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味蕾”是人体感知味觉的核心结构,主要分布于舌头的舌乳头(如菌状乳头、叶状乳头等)及口腔其他部位(如软腭、咽喉)。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形态:味蕾呈椭圆形,直径约30-50微米,由数十个细胞组成,包括:
分布:成人约有2000-5000个味蕾,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老年人可能仅存约一半。
味觉感知:识别五种基本味道:
信号传递: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解于唾液→刺激味毛→味觉细胞产生电信号→通过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味觉感知。
生理因素:
外部因素:
若需更专业的医学或生物学细节,建议查阅生理学教材或相关研究文献。
味蕾是指人类舌头上的感觉器官,用于辨别和感受食物的味道。它是人类味觉的基础,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好恶、甜酸苦辣等感受。味蕾也常用于比喻对美食的品味和欣赏。
味蕾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艹,总计4个笔画。
味蕾一词的来源不太确切,可能是古代某位文人创造的新词。在繁体字中,味蕾为「味二蕾」。
在古代汉字中,并没有一个专门表示味蕾的字形。当需要表达味蕾时,人们会使用「舌尖」、「口舌」等字来表示。
1. 他嘴里的味蕾非常敏感,能品味出食物中微妙的差别。
2. 这位厨师的手艺独特,每一道菜肴都能唤醒你的味蕾。
3. 她对美食的味蕾非常挑剔,只有最上乘的食材才能满足她的口味。
美味、味道、味觉、口味、味菜、味美等。
味觉、风味、滋味。
麻木、无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