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味蕾的意思、味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味蕾的解释

[taste bud] 舌、软腭、咽等处粘膜上皮内的味觉感受器

详细解释

指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分布在舌头的表面,能辨别滋味。 鲁迅 《集外集拾遗·我的种痘》:“我老了,组织无不衰退,味蕾当然也不能例外。”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密林一日》:“苦尽甜来的滋味确确是经过舌上的味蕾感受到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味蕾是人类及高等动物口腔中负责感知味觉的特化感受器组织,其名称源自汉语中“味”指食物滋味、“蕾”指未开放的花苞,整体喻指密集分布的味觉感知结构单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味蕾是“舌面上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形状像花蕾”。从生理结构分析,每个味蕾由30-100个梭形细胞构成,包含味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三类,顶端有味孔与口腔相通,底部与神经纤维相连。

成年人的舌部约分布有2000-5000个味蕾,主要集中于舌背的菌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少量分布于软腭、咽喉及会厌黏膜。这些感受器可识别甜、咸、酸、苦、鲜五种基本味觉,其中鲜味受体直到20世纪末才被国际生理学界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味蕾细胞生命周期约10-14天,具有持续更新能力,这种特性解释了为何感冒等疾病引发的味觉减退具有自限性。

网络扩展解释

“味蕾”是人体感知味觉的核心结构,主要分布于舌头的舌乳头(如菌状乳头、叶状乳头等)及口腔其他部位(如软腭、咽喉)。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结构与组成

  1. 形态:味蕾呈椭圆形,直径约30-50微米,由数十个细胞组成,包括:

    • 味觉细胞:顶端有微绒毛(味毛),接触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 支持细胞:包裹并保护味觉细胞。
    • 基底细胞:分化为新的味觉细胞,维持味蕾更新(约每10-14天再生一次)。
  2. 分布:成人约有2000-5000个味蕾,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老年人可能仅存约一半。


功能机制

  1. 味觉感知:识别五种基本味道:

    • 甜(如糖类)、咸(如钠离子)、酸(如氢离子)、苦(如生物碱)、鲜(如谷氨酸)。
    • 不同区域对味道敏感度不同(如舌尖对甜敏感,舌根对苦敏感)。
  2. 信号传递: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解于唾液→刺激味毛→味觉细胞产生电信号→通过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传递至大脑皮层→形成味觉感知。


影响因素

  1. 生理因素:

    • 年龄:儿童味蕾数量多,味觉敏感;老年人味觉退化。
    • 健康:感冒时嗅觉减退会连带影响味觉(因味觉依赖嗅觉辅助)。
  2. 外部因素:

    • 温度:过烫或过冷会短暂麻痹味蕾。
    • 饮食习惯:长期高盐/糖饮食会降低敏感度。
    • 疾病或药物:如锌缺乏、放疗、抗生素可能引起味觉障碍。

扩展知识

若需更专业的医学或生物学细节,建议查阅生理学教材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鞭靴冰棍猜斥黪黩常寂光土车脚楚优错立族谈大黄道念达政雕当笃禄鲂赪飞窜伏骥傅予割宅官曹火印吉德接吻井曲九畴旧墟哭号賫志以殁乐陶陶笼藩陆博陆池莲玫瑰树秘埜囊莫儗象砰訇起联清概青毡圈操辱国生旋声焰神谋魔道饰好瘦瘪撕毁竦听锁扃太易橐驼突突哝哝问辠屋比无过蛊香火缘纤懦鞋襻稀间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