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能和功劳。《北史·文苑传·王胄》:“ 胄 性疏率不伦,自持才伐,鬱鬱於官,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
“才伐”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该词出自《北史·文苑传·王胄》,原文提到:
“胄性疏率不伦,自持才伐,鬱鬱於官,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
意为:王胄性格不拘小节,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功绩,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常因傲慢而忽视他人。
“才伐”强调个人能力与功绩的双重属性,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北史》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才伐》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了“才”和“伐”两个字。它的意思是指利用才能和智慧进行攻击或削弱对手,特指战争、斗争等行动中的攻击阐发。
《才伐》的拆分部首是“扌”和“人”,分别位于左边和右边。
《才伐》的笔画分别为:
“才”字有3画,它的部首是“扌”,音是“cai2”,常见的释义有“才能、天赋”等。
“伐”字有6画,它的部首是“人”,音是“fa2”,常见的释义有“砍伐、进攻”等。
《才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平津侯世家》:“刘项之端,必工於举,斯亦用才伐也。”意思是刘邦和项羽的战争的关键在于使用才能进行攻击。
《才伐》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才伐」。
在古代汉字中,才伐的写法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1. 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才伐对手,最终获得了胜利。
2. 这场战役中,他因为才伐不凡,被封为一方的英雄。
1. 才情:指才能和情感。
2. 伐木:指砍伐树木。
3. 才华:指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4. 伐敌:指攻击和击败敌人。
1. 才略:指才智和才能。
2. 攻击:指进攻和攻势。
3. 削弱:指减弱和削减力量。
1. 才略:与才伐意义相反,指才智和才能。
2. 守势:与才伐意义相反,指防守和保守的姿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