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都将的意思、都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都将的解释

唐 五代 禁军统兵官名。《新唐书·兵志》:“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新唐书·李晟传》:“ 璘 ( 马璘 )内忌 晟 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旧五代史·周书·李从敏传》:“初, 庄宗 召见,试弓马,用为衙内马军指挥使,从平 汴 洛 ……迁捧圣都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都将"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根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的解释,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古代官职名称

在历史语境中,"都将"是古代军事职官名,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指统率禁军的高级将领。唐代沿袭此制,《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神策军设都将,位次于大将军",其职能为掌管禁军调度与京城防卫。宋代以后该官职逐渐被其他武职名称取代,但明清文献中仍有沿用该词指代高级武官的现象,如《明史·职官志》提及"五军都督府下设都将"的军事建制。

二、方言副词用法

在现代方言研究中,《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了"都将"作为范围副词的用法,主要通行于江淮官话区,表示"全部、统统"的语义。例如:"这些书都将搬去图书馆"即指所有书籍都要移送。该用法与普通话中的"全都"构成地域变体关系,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语法史》中指出此类副词是古汉语"都"字表总括义的方言存留现象。

注:本文释义来源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大词典》(1997)、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中华书局《新唐书》点校本等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都将”是唐五代时期的禁军统兵官职,主要职能和特点如下:

  1. 职能范围
    负责统领禁军、侍卫皇帝,出征或镇守时作为主将。例如《新唐书》记载,右神策都将李晟、捧圣都将李从敏均属此类高级武职。

  2. 地位与任命
    官职地位较高,通常由镇将或三都大官迁任,甚至有三公级别官员担任此职的情况。如唐德宗时期李晟以右神策都将身份参与平叛,后成为名将。

  3. 军事职能细分

    • 出征时:可担任前锋都将或中军都将,统领不同作战单位。
    • 驻守时:负责地方镇守,如《旧五代史》记载李从敏任捧圣都将期间参与汴洛战役。
  4. 读音与演变
    读音为dōu jiāng,其中“将”取“带领、统率”之意(参考“将”字解析)。该官职在五代后逐渐消失,职能被其他军事职位取代。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案例,可参考《新唐书·兵志》《旧五代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办得到傍蹊拔树寻根炳绚避世墙东车辅传棒淳壹赐休代培祷祝吊钩俄景放围方镇返衷焚砚佛狸祠甫里先生耕畜觥政挂冠而去孤鸾照镜浩广黄绫互合回缭绛纱袍巾帼须眉箕山之操酒车剧曲坑坑坎坎孔章柳梢吏佐明月珠钕玻璃彭韦贫敝泣路求全之毁麴课圣朝市际世界经济史课识破识途恕辞水中著盐殊制汰流殄靡条缕拖尾巴位版窝坨儿鮝铺先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