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的意思、浮丘的详细解释
浮丘的解释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词语分解
- 浮的解释 浮 ú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浮桥。浮力。浮标。浮萍。浮泛。浮沉。漂浮。浮光掠影。 表面的:浮皮儿。浮土。浮雕。 空虚,不切实:浮夸。浮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浮。浮躁。 暂时的:浮记。浮支。 可
- 丘的解释 丘 ū 小土山: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像小土山凸起的:丘疹。 坟墓:丘墓(大墓)。丘垄。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众人聚居的地方:丘民(乡民,邑民)。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专业解析
浮丘,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核心释义:仙人浮丘公
- 这是“浮丘”最核心和最著名的含义,特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浮丘公(或称浮丘伯、浮丘丈人)。
- 浮丘公常与另一位仙人容成子并称(“浮丘容成”),被视为得道高人、神仙方士的代表。传说中他与周灵王太子晋(王子乔)的仙道故事密切相关,是引导王子乔升仙的重要人物。此释义源于古代仙话传说,是“浮丘”一词的文化源头。来源:《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
引申义:山名、地名
- 由于浮丘公的仙人形象深入人心,“浮丘”一词常被用来命名山岳或地点,寓意此地乃仙人所居或与仙道有缘。
- 最著名的例子是安徽省黄山市的浮丘峰,它是黄山三十六峰之一,与轩辕峰、容成峰并称,相传是浮丘公游憩之所。此外,其他地方也可能有以“浮丘”命名的山丘或地名。来源:《中国地名大辞典》、《黄山志》。
-
文学意象:泛指仙山、仙境或山丘
- 在古典诗词和文学作品中,“浮丘”常被用作一个意象。
- 它可以泛指仙人居住的仙山、仙境,例如诗句中常出现“期遇浮丘”、“相逐浮丘”等,表达对仙境的向往或与仙人同游的愿望。
- 有时也较朴素地指代一般的山丘,但往往仍带有超然物外或风景秀美的意蕴。来源:《全唐诗》、《历代赋汇》等古代文学作品。
总结来说,“浮丘”一词源于中国古代仙话传说中的仙人浮丘公,是其特指名称;由此引申,可用于命名与仙道传说相关的山岳或地点(如黄山浮丘峰);在文学语境中,它更升华为象征仙境或带有仙气的山丘的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浮丘”一词主要有以下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可作如下解释:
一、神话人物:浮丘公
-
来源与身份
浮丘公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见于道教及文学典籍。据《列仙传》记载,他曾接引王子乔登上嵩高山。唐代诗人李白《凤笙篇》中“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即以浮丘公暗喻仙缘。
-
文学意象
浮丘公常作为“仙人”或“隐逸”的象征,如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中“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昇第九天”,借其表达超脱尘世之志。宋代汪莘的词作中,亦用浮丘与黄帝同游黄山的典故,增添诗意。
二、复姓:浮丘
- 历史人物
汉代有儒生浮丘伯,见于《汉书·儒林传》,曾传授《诗经》于申公。此姓罕见,后世文献中偶有提及。
三、其他引申
- 现代文化形象
在动画《侠岚》中,“浮丘”被塑造成实力强大的女性角色,属现代文艺创作中的借用。
- 地理关联
部分诗词将浮丘与黄山相联系,如“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汪莘《沁园春》),体现神话与山岳文化的融合。
“浮丘”核心含义为神话仙人,兼具姓氏属性;文学中多用于寄托仙道理想,现代则扩展至虚拟角色。需结合具体文本区分其指代。
别人正在浏览...
百层保福北裔辩敏碧落侍郎波斯枣博学鸿词澄旻齿唇音冲佑观穿连丹镞东虢峨眉山,峨嵋山发调风期肱三折皓纱合军后院起火荒服箭竿降阶疾很寄命经担酒肉兄弟九尾拘板克获可宗扣球枯喉邻壁流霰毛细管命屦拿鸭子泥脚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凝炼拟宪滂渤盼睐惬气岂巨寝兽秦嬴雀钗三神洲山珍海错生命使乎时华秫绌田苗天魔外道危惴橡皮筏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