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璞玉的意思、璞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璞玉的解释

(1).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韩非子·喻老》:“ 宋 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 子罕 。”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玉者寿如玉也……不可用已成之器,伤人无益;当得璞玉,乃可用也。” 宋 黄庭坚 《休亭赋》:“献璞玉而取刖,图封侯而得黥。” 元 杨弘道 《投蓝田县令张伯直启》:“死灰有意復然,璞玉敢期於再献。”

(2).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 宋 曾巩 《送丰稷》诗:“虽知璞玉难强献,欲挂尘榻空含情。” 金 元好问 《答潞人李唐佐赠诗》:“泥途终自拔,璞玉岂虚捐。” 清 黄鷟来 《喜晤郭劲草》诗:“璞玉弃为臺上坫,枯桐孰辨爨餘音。” 丁玲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记胡也频》:“他还是一块毫未经过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烧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璞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定义
    璞玉指包裹在岩石中、未经雕琢的天然玉石。其特点是保留原始状态,需通过加工才能显露玉质。《韩非子·和氏》记载:“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即描述这种含玉之石的状态。

  2. 读音与字源
    “璞”正确读音为pú(第二声),常被误读为“pǔ”。该字由“王”(玉字旁)和“业”组成,本义与玉石相关,《说文解字》解释为“玉未理也”。


二、比喻意义

  1. 象征未显之才
    璞玉常比喻未被发现的贤才或有潜质但未经磨砺的人。例如宋代曾巩诗句“虽知璞玉难强献”,即以璞玉暗指未被重用的能人。

  2. 文化寓意
    古人推崇璞玉的天然质朴,将其与“浑金”并称(如“璞玉浑金”),象征纯真无华、未经世俗沾染的品质。


三、相关扩展


四、总结

璞玉既是自然界的珍贵原石,也是传统文化中人才与品德的象征。其双重含义体现了汉语“以物喻人”的独特表达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二

璞玉的意思

《璞玉》是指粗糙未经雕琢的玉石,代表着纯朴和未被玷污的品质。就像璞玉本身需要经过打磨才能展露出其美丽的一面,人们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潜力和内在的优秀品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璞玉》的拆分部首为,分别表示玉石。按照《康熙字典》的规定,璞玉的总笔画数是20画。

来源与繁体

《璞玉》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玉石文化。古代人们常以玉作为贵重的珍宝,并且赋予其高贵、吉祥、美好的意义。在文化长河中,璞玉也逐渐成为象征纯朴和美丽的象征物。

繁体字中,璞玉的写法为「璞玉」,每个字都有更多的笔画和更加繁复的结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璞玉的写法有所变化。在《说文解字》中,璞玉的写法是「璞」和「玉」的结合,不像现代以两个完整的字呈现。

例句

1. 他的才华和潜力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着被发掘。

2. 这个小村庄孕育出了许多像璞玉一样未被外界污染的孩子。

组词

1. 璞玉佳人

2. 璞玉之气

3. 璞玉岁月

近义词

1. 朴实

2. 纯净

3. 美丽

反义词

1. 玷污

2. 形而上

3. 破碎

别人正在浏览...

宝冕褊匮草娘测地缠缚呈堂踟躇臭架子麤猛大锣大锣大鼓大权独揽顶视图第一线咄唶阿其所好风榸膏鐧闺范亥市颔车诃毁核选红彩猴头猴脑贱子教当交络机轮刻书凉素灵方菱芡黎然颟顸满生生门业敏洽嘛呢旗佞口秦垒秋稬求死不得劝和汝南晨鷄三包三逆衫子申祷四印踏局陶情适性腾鶱童工推导推升微霄温树乌光县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