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贰负的意思、贰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贰负的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 之臣曰 危 , 危 与 贰负 杀 窫窳 ,帝乃梏之 疏属之山 ,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髮,繫之山上木,在 开题 西北。” 宋 司马光 《侍读王学士挽辞》之一:“ 贰负 纍囚象, 尸臣 右瑑踪;老臣今已矣,咨访欲谁从。” 清 袁枚 《送虞山少宰从驾热河》诗:“笔光直掩 陆浑 火,博物能知 贰负 臣。”

(2).喻叛贼或罪囚。 唐 吴融 《沃焦山赋》:“近者泰阶未平,四郊多垒, 贰负 尚活, 三苗 未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贰负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神祇名称,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该神名由“贰”与“负”构成复合词,其中“贰”在甲骨文中象形为祭器内盛放祭品,后衍生出副职、辅佐之意;“负”的本义为背负,引申为承担、违背等含义。

根据晋代郭璞《山海经注》的考释,贰负作为上古刑戮之神,其形象特征与古代部族图腾崇拜相关。在与臣属危共同触犯天规杀害窫窳后,被天帝处以“桎右足、缚双手”的刑罚,这则神话反映了早期先民对宇宙秩序和伦理法则的认知。现代学者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指出,贰负神话可能源自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其神格属性兼具破坏与受惩的双重象征意义。

从文字学角度考察,“贰”在《说文解字》中被归为“贝部”,原指副貳的财物记录,后经语义演变产生“二心”“不专一”等贬义;“负”在《尔雅·释言》中训为“恃也”,既包含依靠的积极含义,也衍生出辜负的消极内涵。二字组合形成的“贰负”一词,完整呈现了该神话人物背叛天帝旨意的行为本质。

网络扩展解释

“贰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神话人物
    贰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其形象为“人面蛇身”,是蛇身人面的半神,性格暴戾、喜杀戮。据记载,贰负与其臣子“危”合谋杀害了神兽“窫窳”,后被黄帝(天帝)惩罚,被锁于疏属山,桎其右足,反缚双手。

  2. 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叛贼或罪囚,例如唐代吴融的诗句“贰负尚活,三苗未死”即以贰负代指叛乱势力。


二、延伸考据


三、其他说法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背信弃义”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古籍直接佐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主流文献仍以《山海经》的神话记载为核心。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或相关史学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余避形不灵布匹不足数成周宠秩捶胸春声惙顿定鼎门烦富枫桥氟塑料公禄怪言横字后计季常之惧结了鸟寄名金狄京尹襟尚空名告愧沮扩孔量决疗治履屦緑字卯生目莲鸟了帅逆反心理凝网暖气团攀龙托凤评卷谱主抢工锵锵权豪趣驾驱羊战狼任从塞上翁神渊手疏思慕松纹通索头势途陌外省蜿蟤惟利是趋谐音息妇